当代中学生科学精神研究述评
2019-01-15成栩莹
成栩莹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2017年正式使用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科学精神的内涵界定为“它是公民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价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实践和创新中增长才干。
二、国内研究综述
当前,国内对于科学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和培养路径两个方面。黄福裕在《培养科学精神,提升核心素养》当中指出学生应该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持之以恒的意志精神、不畏权威的批判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批判精神。他认为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有机会渗透科学精神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待自然、社会与人生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勇于开拓的精神,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造就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王敏在《凝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当中阐述了“六力”核心素养以及他们形成的基础,分别是人格力、学习力、健康力、自主力、交互力和全球力,于是给出自己的意见,即强力推进科学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呼吁学校和社会围绕“六力”制作科学素养大餐。最后落脚到未来我们将以科研课题引领学校科技工作,让科技工作高位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黄有东在他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生科学素养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当中以中学科学素养为主题,从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理论分析、中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分析、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等角度,深入地思考当前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问题,主要论述了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性质与结构、当前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和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思考三部分。重庆师范大学陈瑶瑶在其硕士毕业论文《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核心素养研究》当中针对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给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科学精神教育内容的分析,包括有科学精神的内涵和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的体现,另外也给出了基于此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的建议。王静慧在《试述思想政治学科培育科学精神的内在逻辑》,她认为科学精神成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让一线教师困惑不已。教师只有理解、把握科学精神内涵才能发挥好思想政治学科培育科学精神的特有作用。
通过梳理科学精神的历史演进过程可知,专家将“科学精神”凝炼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基于课程学科本质,定位哲学高度。王静慧在文中深入梳理了四大核心素养内在有机的逻辑关系,旨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的目标。李晓东在挖掘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培养策略和分析了科学精神的三个层面之后指出,科学精神的培育,要将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呈现方式结合起来。正确的立场是思想政治课不可推卸的使命,而只有以科学的呈现方式表现这种立场,才能真正说服学生。
三、结语
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科学精神的魅力。在于每位教师都能用属于自己特有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思考,让那些灵气迸发的思想火花经过课堂的不断锤炼,最终变成头脑风暴,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持续发挥促进作用。希望我们的探究能引出各位教师的思想“美玉”,让思想政治课堂远离死记硬背,变成充满思辨魅力和思想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