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成长的启示*

2019-01-15段晓娟

山西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外在美孝悌内在美

段晓娟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一、儒家“仁爱”思想

(一)儒家“仁爱”的主要思想

儒家对“仁爱”思想的研究从未停止。孔子主要通过“仁”的行为表现来诠释“仁”。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后来朱子给“仁”下定义:“仁者,心之德,爱之理。”明代著名理学家刘宗周则认为,不管是孔门还是朱子,都是从实践及方法的角度来谈“仁”。下面从六个方面来讲儒家“仁爱”思想:

首先,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是以“亲亲之爱”为思想源头,这是受氏族部落血亲关系的影响。随着国家的兴起,氏族部落逐步被取代,“仁爱”又被赋予普遍意义,提出“泛爱众,而亲仁。”“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爱”思想。后期儒家又延伸出“仁、义、礼、智、信”五德。自此,以“仁爱”为核心的中国特色道德规范体系形成。其次,“忠恕”。儒家“忠恕”之道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忠”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二是“恕”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期儒家,将“忠恕”之道称为“絜矩”之道,意思就是以人作为尺度,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大学》讲道:“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然后,“克己复礼”。孔子认为应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到“文质彬彬”,也就是要“温、良、恭、俭、让”。在此含义上,礼和仁达到了统一。

再者,“孝悌”。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认为孝悌是仁之本,是君子应务之本,也是做人的根本。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也将“孝悌”放在首要地位。但是不同的一点是,传统儒家的“孝悌”有种强权色彩。此外,“中庸”。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够“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是因为具备一种从容中庸的人格气象。中庸被孔子看作为至德,即德的最高境界。最后,“明德于天下”。君子除了完善自身之外,还有更重要的职责——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一直提倡内圣外王,内圣者达到“仁”的要求,外王指行为规范合乎“礼”,推而广之,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仁礼内外相通,也就实现了天下大治的目的。

(二)儒家“仁爱”思想中的君子人格

儒家讲人格主要围绕“君子人格”来阐述,孔子认为“君子人格”的本质是“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人格是人性的外化,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具体表现为:

一是“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把道义作为人生的根本,并按照礼义行使,用诚信来完成,遵守道德准则,以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作为人格塑造的标准。

二是具备“君子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貌思荣,事思敬,疑思问,岔思维,见得思义”。观察人和事时思考是否有误,倾听别人诉说时思考是否清楚,与人相处时思考是否诚实,时时像君子一样塑造自己的人格。

三是坦荡无私。子曰:“君子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会因为奉承而举荐人,也不会因对人印象坏而鄙弃人。孔子在总结君子之道时感叹:“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将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作为做人的最高标准。

二、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成长的启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人格成长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如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物质利益,内在美与外在美的不对等,心理问题频发等。这与儒家“仁爱”思想的精神实质不符。新时代大学生,应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料,塑造健全人格。

首先,怀揣“仁爱”之心。以“仁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跟事,就不会出现轻生、投毒、弑亲等惨状。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引以为戒。几千年前,古圣先贤倡议“仁爱”,当今社会更应如此。

其次,坚持以义取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一直是我国古人重要的人生信条,现当代反而被人忽略。如学术造假、“裸贷”等现象层出不穷。“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以义取利”。

再次,内外兼修。儒家文化重视内心的修养,道德的教化。学习儒家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德才兼备,不仅要求大学生读课本、学知识,而是要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最后,要“以天下为己任”,做一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应该当具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责任与担当。

综上所述,我国有着悠久的伦理道德传统,儒家“仁爱”思想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当代大学生应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标准规范自身,发展自身,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外在美孝悌内在美
病榻侍母
在衔接教学中渗透数学内在美的策略
内在美
“容颜”与“形体”之美
试述体育教师的形象与特点
所谓内在美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
浅谈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