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关系*

2019-01-15李晓敏

山西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基础课意识思维

李晓敏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除此之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是大学生实践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需求。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迅速成长的主要环境,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匹配的教育环境,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

二、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关系

创新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基本能力为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进行创新思维培训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是一种实用教育。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创新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1]。

人的本质需要创造,创造是人类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内在需求。著名的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构造数学知识,就是再创造。”[2]意识源自于思维,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在日常的教学环节注重培养、锻炼、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强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思考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要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解决吸引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观念转变。在这个提倡创新创业,创造优先的时代,不但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阶层、普通老百姓转变观念,也需要教育部门转变自身观念。二是强化改革。改革是时代进步的风向标,教育体系要与相关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体系紧密相连,不断推进改革,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的完美融合。三是深化内涵。教育必须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人们改变自身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选择和有力支撑[3]。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的数学素质和数学素养,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在高等院校,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分析统计能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因此,高等数学一直是各大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教育质量的地域化差异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生源差异较大。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环境的需要求[4]。

从高等数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实践教育是数学不断发展的土壤,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是促使数学进步的力量源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数学的应用体现在各行各业。无论是政治、军事、金融,还是建筑、医疗等领域都离不开高等数学。例如神七升空、奥运鸟巢的建筑等都体现出高等数学是科学之母的魅力。因此在数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更要重视高等数学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内很多院校已经认识到高等数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各种办法强化高等数学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长远来看,数学教育相互配合,提高数学教育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高等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是对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以后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和工具。对于教师来说,迫切需要转变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提高高等数学课堂质量。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采用黑板加粉笔的办法,结果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今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数学软件的数值计算、符号运算与函数绘图等功能,方便、快捷地进行画图与数值计算。只有这样,才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意识的综合人才,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三、结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把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放到重要位置。因此,对于高等数学这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来说,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基础课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