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

2019-01-15张美玲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
关键词:规培就业率住院医师

张美玲 刘 媛

(1.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卫辉 453100)

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确立实施

2013年12月31日,《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下发,《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要全面实施。到2020年,要求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必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标志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式确立实施,通过顶层设计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制度。

二、医学生就业现状

当今社会,医学生就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一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医务人员需求量逐渐饱和,招聘门槛一再提高;但与之相反的是中小城市、贫困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又严重缺乏,甚至出现科室关闭、先进仪器设施无人操作的局面,尽管这几年临床医学(免费定向培养)政策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医疗的困境,但医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多,2018年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通过调查可知,近几年医学生就业出现几个特点:

小专业就业率普遍较高 根据《新乡医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就业率90.91%,其中读研率达到38.75%,麻醉专业就业率90.91%,读研率15.15%,医学检验技术就业率92.99%,口腔医学专业就业率95.16%,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率95.38%,读研率23.08%,康复治疗专业就业率96.97%,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卫生)就业率100%。①临床医学专业需求较以往减少,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卫生)、康复治疗、口腔医学等小专业就业率增高。

经济发达地区、大型医院需求逐渐饱和,招聘门槛逐年提高 医学生毕业通常更喜欢选择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而且医学专业稳定性较高,许多学生找了工作之后换医院的并不多,结果显示73.93%的毕业生在首次就业后不曾更换工作。与此相适应,近年来许多大型医院的医疗人员数量逐渐饱和,伴随人员饱和的是医院用人招聘门槛越来越高。

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院人才短缺 相较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生活和医疗水平、工资待遇较差,对医学生的吸引力较弱,许多县级医院招不到医学硕士,有些偏远地区医学学士也较稀缺。根据毕业生工作薪酬的统计结果显示,月薪达到3000元以上的占统计样本总人数的41.24%,月薪2000-3000元的占统计样本总人数的20.87%。由此可知,回到基层就业的医学生还是少数。

医学不同于其他专业,除了要求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之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医学生在校期间的临床实习。然而,伴随高校扩招,原有医学实验设施、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等硬件很难满足所有医学生的需求。再者,随着规培制度的出台,许多临床实习医院也承担有规培生的培养任务,临床带教老师还要同时承担规培生的带教任务,这让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受到很大影响。排除客观因素,临床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实习、考研、就业都要在毕业前完成,这使得许多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规培给医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一)规培给医学生就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规培制度已经获得国际普遍认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培训,为培养对象整体达到一定水平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高质的医疗服务。我国现有医师诊疗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师诊疗水平差别较大,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规培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医生的执业能力,为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从而为促进医疗体制改革添砖加瓦。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缩短了医生培养周期

2018年《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意见》颁布,《意见》要求:需要深化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相衔接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深入推进“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推动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加快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医学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学制较长,培养成本较高。“5+3”模式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医生的培养周期。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分为专业学位的和学术学位两种,而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可以同时获得。除此以外,根据执业医师考试的有关规定,医学学士在毕业1年一后可以参加执业医师的考试,也就是说在三年的时间里,许多医学生在完成学位教育和规培之外,考取执业医师证书,从而实现毕业即上岗。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利于提高医学生诊疗水平

医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医学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在实习阶段一般是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轮转,但是,因为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欠缺,轮转过程中不会让学生单独从事医疗工作,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单独完成看病。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医院水平几乎就决定了自身的诊疗水平,我国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医疗水平差距较大,无法实现“标准化”培养,这也成为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的一大原因。承担规培任务的三甲医院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展为期三年的医疗培训,就很好地解决了诊疗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助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医学生在规培基地经过三年的规范化培训,其临床技能能够得到系统规范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许多医疗事故的发生。我们常说“防患于未然”,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和医务人员职业素养水平不一有着直接关系,按照符合社会需求和职业医师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化培训,对于改善我国现有的医疗大环境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同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规培在医学生成长为医生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对规培制度的逐渐认可,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一定可以稳步发展。

(二)规培对医学生就业的负面影响——基层人才短缺

规培制度的实施,缩短了医生培养周期,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水平,从而有力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但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规培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在就业选择中更偏向医疗设施较好、水平较高的“三甲”医院,本来就人才缺乏的基层医院恐怕不免要进一步面临人才短缺带来的压力。

这就首先需要提到医学学制的问题,许多医学院校的本科医学教育实行的是5-8年的弹性学制,学制较其他本科专业都要长,医学学费相较于其他文理科专业也较贵,但医学学士学位拿到后还不能直接从事医疗工作,这对与许多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除此之外,医学生在毕业时往往已经23岁甚至更大,再经过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许多医学生在参加工作时已经错过了结婚、生育的最佳年龄。这些实际原因也使得许多优秀人才在志愿填报时并不愿意从事医学行业,这无疑会加重医疗行业人才断层情况。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大型三甲医院在不断扩张,有些甚至在外地市建立分院,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医疗人才短缺现象,而这些大型医院许多都是国家的“规培基地”,那些在医院规培的医学生首先成为医院自己的储备人才。与此同时,对于规培生来说,能够在规培后留在大医院工作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这就导致了许多完成“规培”的年轻医生更加不愿到基层工作,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基层人才的短缺。

通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医学生就业现状的探索,不难发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成为医学生个人成长,提高诊疗水平的明智之举,对当前医疗环境改善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基层医疗人才的短缺。综上可知,规培制度的实施无疑会给医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注 释 ]

①文中就业数据均来自于《新乡医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猜你喜欢

规培就业率住院医师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就业指导课提高麻醉规培医师就业质量的实践
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识及规培生就业情况分析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规培医生为主讲的小讲课在规培教育中的应用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