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9-01-15何胜韬孟晓哲
胡 冰 何胜韬 孟晓哲
(华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带来的红利正逐渐消失,对劳动人口素质与技能的要求正在不断地提高。成人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国民素养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全日制学生而言对于成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这对成教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显然是不利的。尤其是随着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思路。[1]因此如何在新时代下做好成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成教管理人员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高校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教育主、客体思想上重视不够
在高等院校的成人教育中,成教学生享受着同普教学生同样的师资,但是由于成教学生大多已参加工作,价值观大多已形成,从教育主体而言成教学生思政工作者认为没必有投入太多精力对其进行过多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教育客体而言,成教学生想的是如何尽快的获得文凭,对思政领域的学习并不感兴趣。成教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但其价值判断标准却并不明确。另外以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很大一部分为了博人眼球、骗取点击量充满了低级趣味与负能量,而成教学生往往对是非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这部分内容对于成教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诱导性与吸引力,极易造成思想紊乱进而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教育方式单一化
成教学生的思想具有其显著特点,理应根据其思想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政工作。但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成教学生思政工作主要是沿用普教学生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以课堂思政类的教学为主,以试卷考试作为考核标准,由于成教学生社会经验比较丰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其现实需求,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思政教育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以及新媒体的出现不断冲击着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成教学生思政教育的独特性更加凸显,单一化的教育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压力。
(三)成教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差
成教学生的思政教育多以函授为主,也就是每个学期利用几天的时间进行集中授课,这种授课方式很难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且由于成教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即使是这种程序化的填鸭式教育时间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成教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亟待提高。
三、开展成教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新媒体,创新教育方式
新媒体作为一种公开性、策略性、创新性的新型资源,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对原有的教育模式产生新的构建与解析,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体现出新的独立的“环境”面貌与生产力。新媒体应用于成教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其特定的优势。首先是具有泛在性,在新媒体视域下成教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再只局限于课堂,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信息的传递将更加的及时与高效,沟通将更加的顺畅,最终将实现信息的全维性传达。其次是具有交互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向性的而是双向传播,将不再严格的区分发布者与受众,二者的界限将变得模糊,所体现的是更强的互动性。最后是具有差异性,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将不再是程序化千篇一律的方式,将会根据个体的不同采用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教育方式。最终受教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接受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二)以社会热点问题为突破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成教学生大多社会经历丰富,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也更大。口头的说教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反而会引起其质疑与反感。成教学生猎奇心较强,对社会上的一些公共事件较为关注,但其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网络,对其中大量的信息并不能予以正确的认知。成教思政工作者应以社会热点问题为突破口,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为指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增强思政工作的可操作性与时效性。
(三)以育人为导向,健全评价机制
成人教育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以立德树人为本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另外应对现有评价机制进行改革,结合成教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培养计划与专业教学中。加大对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比重,减少试卷成绩所占比重,增加课后作业与课堂发言所占成绩比重。
四、结语
数字信息时代下,教学生思政教育受到了很多负面的冲击,成教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很多消极因素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给思政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成教思政工作者要正面理性的看待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积极实践新的理论与方法开拓成教学生思政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