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育人实践探索研究*
2019-01-15高翔翔
高翔翔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中国和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他们在山泉清,出山泉亦清,成为引领社会风气的中坚、道德楷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楷模———周恩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革命人生观的完美结合,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其中所蕴含的“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协作、自律修身”等精神是培育学生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学习践行周恩来精神,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创新思路,将周恩来精神融入育人环节
(一)分层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曾说,“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为做到“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生科院针对学生的特色进行分层教学,不仅局限于“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更是将“掌握学习理论”融入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将各自的优点尽可能的发挥到最大化。生科院的每位教学老师坚信,在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下,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并且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学院对学生实施科学分组,以全体性、标准性、发展性、可接受性为原则,实施分层教学的思想。“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学院应该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预估学生智力、体力及精神上的承受能力,以坚持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困生为目的,帮助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评价更合理化,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助力学生奋斗史。
(二)分类引导,有侧重点地学习恩来精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周恩来精神,每个会思考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生科院鼓励新思想,赞扬学生将周恩来精神与独特的想法结合,引导学生分类学习周恩来精神,缔造出更符合时代新潮的精神特色。
学习周恩来精神,在于对其精神意义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学院多次开展王家云教授主讲的关于学习周恩来精神的主题讲座,而各个时期的周恩来所呈现的精神意义也有所不同,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理念化的周恩来精神联系实际,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而于生科学子而言,不可能每个人都将周恩来精神完美的诠释,或许只能习得其中的某一种品质。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能够将周恩来精神的冰山一角发现并运用都受益匪浅。生科院发现并引导学生发现,不局限于全面发展,提高任何一种优秀品质,灵活变通周恩来精神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二、搭建平台,让“周恩来班”成为育人载体
(一)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
某一精神都映射了一个时代的思想特色和时代诉求,每一份的执着都透视出每个人的最初目的。对于周恩来精神,生科院将之定义为指导教学育人的主要思想,不断填充其内涵意义,鼓励学生将新思想、新建设与之融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周恩来精神,仅仅从书本和史料中获取远远不够,则需要更多的解读,使其内容丰盈且更适合于学习运用。
“周恩来班”的建设,不仅是对于周恩来精神的学习,更是一种希望打造一支为社会提供更好服务、为国家树立更多榜样的人才队伍。提倡多元的教育形式,鼓励学生丰富课余生活,鼓励社团活动将周恩来精神充分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二)进一步探索创建方法
进步,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获取。固定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于所有人,而创建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应运而生,取之于生活,并将之运用于实际。为使“周恩来班”的建设更具有实际意义,创建方法十分重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实际的创建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出真知”,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改正方法的不足,并在最后总结创建经验、分析教训。不气馁、不骄躁,并巧妙结合集体智慧,号召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不仅锻炼思维能力更加深思想成熟。
(三)进一步创新运行机制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每一种模式用久了都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对于教育学习周恩来精神,创新方能持久,生科院一直在探索学习更多的能够体现周恩来精神特色的运行机制。为完善运行机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将每学年的教学数据做最后的汇总处理,从中汲取经验。在创新的过程中,以坚定学习周恩来精神的理想信念为核心,融合学习新思想为辅助,旨在将“周恩来班”的教学特色建设的更上一层楼,努力实现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伟大理想。
三、注重实效,在学习周恩来精神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树立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理念。
列宁说过耪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周恩来他是“全党楷模”在他身上所体现的种种精神是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最好典型,所以学校应该树立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理念,将周恩来精神作为教育大学生的标杆。
(二)引导同学增强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任何事物都有其核心,并围绕其旋转,于生科学子而言,学院的意志即为核心,每位学生当向学院看齐,并朝着同一方向努力。只有“劲往一处使”,才能发挥出团结的力量,获取最大的效益。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看齐意识,晓之以理,开设专题讲座,言明利害关系。鼓励班级开展主题团日,加强思想建设管理,时刻提醒初心及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通过对各个班级班干部的培训,提高每个班级整体的思想高度,并要求每位班干部起到带头作用,带领班级同学进行思想学习。
(三)引导同学业增强责任意识,求真务实
作为成年人,每位同学都应该学会承担责任。为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生科院坚持责任到个人原则,利用分级管理制度,层层把关,并进行定期的例会以了解更多的情况。学院大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党课,鼓励他们带动身边同学,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落实责任个人制,对每位同学都进行了深刻的思想辅导,并签订保证书,意味着他们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位生科学子以学习并发扬周恩来精神为己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严格遵循校规校纪,勇于探索科学的真谛,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人生财富。
(四)将周恩来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周恩来精神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学校应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策化编写一批集资料性与理论性为一体,反映周恩来爱国、立志、勤学、做人、生活等方面的周恩来精神的系列教材通过结合“两课”教学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等形式赴周恩来精神入课堂不断增强育人效果。比如通过创建“周恩来班”、评选“周恩来奖学金”、开展“扶贫挤困”、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结队开展社会服务等活动,搭建实践周恩来精神,宏扬周恩来精神的平台,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信仰启觉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共产党人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永恒的价值。学习、宣传和弘扬周恩来精神,作为新世纪高校,就应该将总理的精神贯穿于我们的教育之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是教育工作者应深深思考的问题。青年学生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更应该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风,求实创新的精神,掌握学习的本领和技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