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孩子“个性”美
2019-01-14谭瑞红
谭瑞红
摘 要:传统、落后的作文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适应时代的潮流。“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尴尬境地,时时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实践和学生习作过程中。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谈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教学
一 珍视童心,改变命题方式,培养作文兴趣
首先,要转变传统作文教学方法,让小学生从心理上消除作文畏难情绪,感觉到自己不是在为作文而作文,为的只是写出自己的心理话,把作文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我从改革传统命题方式入手,探索出了“半命题”、“呈现内容自主命题”、“自拟题目”等多种命题方式,去除那些定得过死的条条框框,努力在命题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能说真话的自由空间。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平时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可以怎么写,“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以自然而论,可以写的内容就很多:辽阔的天空、广袤的大地、巍峨的高山、汤汤的河流;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生生不息的鸟兽虫鱼,绮丽多姿的朝霞暮霭;冲动的春,酷热的夏,萧瑟的秋,冷清的冬;霏霏细雨、纷纷白雪、飒飒西风、莹莹银霜……
而身边的人,男女老幼形形色色各有其独特一面,几乎又是一个取之不竭的写作资源——生养我们的父母、亲如手足的兄弟姐妹、此生难忘的老师、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心心相印甘苦与共的朋友、路上踽踽独行瘦骨嶙峋的老人、邻家摇摇晃晃牙牙学语的小孩……
至于身边的物件,则可以讲述它们的故事:一幅色彩明丽的画、一首旋律美妙的歌、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一堂回味无穷的课、一盏熠熠闪亮的灯……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还要改變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教师要接受孩子的视角和认知水平,鼓励孩子们使用口语化和生活化的语言来写作。要欣赏孩子们的质朴语言,不诱导孩子们追求华美的、言不由衷的套话。同是,要摆脱文体理性的限制,对初学写作的孩子们,不要急于规范,要少些诸如记叙文六要素都要齐全的限制。当然,更不能提供诸如“作文开头结尾歌”等束缚学生们创造力的八股套路。教师要以富有真切的情感评价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二 珍视童趣,引导观察生活,体验写作乐趣
学生怕写作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习作都是被动的、应命的。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练笔,不论是命题还是内容,都是由教师预先定下框框,施以指令,学生再应“令”应事。由于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和情感经验的积累,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写文交差。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首先,我们应该将作文教学寓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平日引导学生在学习、游戏、玩耍等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开拓视野,丰富积累,为作文提供新鲜有趣的题材,使学生在习作中处于活动的兴奋状态,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表,既能写得真切,又能透出情趣。再次,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考。”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他们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翅膀一旦展开,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许多新颖、生动的意象。他们写起作文来会感到轻松愉快、挥洒自如。
最后,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积累,为自由习作磨练生花妙笔。(1)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读、欣赏读等,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2)多背多体会,丰富积累。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适合学生读的书目,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读书成果汇报会等等,激励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3)多记多温习,巩固积累。引导学生多读多温习收集的资料,让学生熟读精思,多读课外读物,强化记忆,以达到巩固积累,记忆犹新,最后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真正获得“积累”。
三 珍视童言,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小学生在语言学习、运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独特的话语系统,他们用这套话语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套话语系统词汇虽然不丰富但很生动,不够规范但有创意,表达不精确但足以表述他们的生活,有小孩子那种未经雕饰的天然美。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独特的语言表述,放开学生手脚,鼓励学生说,不要一味去追求语言描述的精确和完美,也不要过分强调段落结构的要求和写作的章法。只要学生表达的是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倾吐的是心灵深处的情感和意志体验,就应该大加肯定。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我们要尊重儿童的语言特点,欣赏儿童原汁原味的童言。引导学生用“童言”来写童真、表童情,培养健康的文风,培养健康的人格。这样他们的作文中才会有富有灵性的语言、率真的情感和张扬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