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爱”
2019-01-14吕芳
吕芳
摘 要: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有着很大的可塑性,且叛逆心理较强,在这段时期教师如果能加以管教及感化,会对学生日后心理的形成具有重大帮助。本文通过四个方面讲述教师应如何用“爱”去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关键词:爱;理解;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90-2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特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老师承载着爱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都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行为举止间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良好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就像孩子们人生道路的指明灯,让孩子们走向光明。
初中的学生,就像早春里的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破土而出,他们好奇活泼、上进心强、敢做敢为;但同时,他们耐力不足、学习懒散、欠缺灵性。究竟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形成良好班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关于“爱”的付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身作则、认真负责是付出“爱”的前提
在班级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最了解他们的习性,更容易对其进行教育工作。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初中孩子们正处于过渡时期,无论行为举止,还是人为处事方面,都需要老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首先自己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不挖苦讽刺学生;教育学生团结友爱,首先自己与同事们团结合作,和谐共事;教育学生做事细心,首先自己要注意班级的每个细节,课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首先自己对班上的一桌一椅、一书一笔,无论何时都保持整齐,班上的一草一木,有空就多多照料……就是从这些小细节里让学生感受班主任无处不在的关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认真负责,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变化,及时地帮助他们拨正人生的航向,驶向正确的人生港湾。
二、热爱和理解学生是付出“爱”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师德之一。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植根于爱,热爱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新一代,而且是最有朝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个性独特的一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自己的个性、知识、情感意志、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教与学中,更多的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用不同的标准要求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付出自己真情的关爱,换回的是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而不是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应该洞悉和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孩子在学习成长中一定会出现某种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的理解和帮助,化解孩子们的焦虑和胆怯。多一点慈母般的教导,少一点领导者的威严;多一点情感的互相交流,少一点公开的批评指责;多一点鼓励与肯定,少一点讥讽和否决。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
我的一个学生晓瑶,由于经常不写作业、无心向学、上课不认真,所以导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敌对老师,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老师的严厉批评、指责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作用。这个时候,我认识到了“将心比心”的重要性。我找个一个和他谈话的机会,把两张椅子靠近,与他并排而坐。从这一谈话的形式上的改变,让晓瑶知道我真正的用意,进一步了解他真正的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我知道他非常渴望得到理解和老师的平等对待,但是却没有反思过自己的错误做法。于是我引导他,想要引起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不需要拿自己的学习开玩笑的,多与老师沟通就好了。慢慢地,他开始改变了,以前的陋习改变了不少,心境也开朗了,虽然作业还是有点马虎,但是整体进步了不少。另外,他还在周记里说:“老师,现在才后悔当初了听您的话,现在才开始努力还来得及吗?我知道老师一直都关注我,我会努力的。”
可见,热爱、理解、信任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是爱的基础。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相信一定会受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
三、德育渗透是付出“爱”的重要体现
发展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发展德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必须首先学会如何“做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观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理想信念的缺失,人格品德的下降,都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开展德育工作是学校培养新一代青年们的重中之中。班级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主阵地,班主任则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指挥员。
在日常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与潜移默化,任何“大道理般”的强行灌输也许不但起不到任何积极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让学生产生消极反应,并对此感到反感。教师应当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加深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既然爱学生,就要从实际行动上体现爱,而德育渗透就是班级管理中付出“爱”的重要体现。
四、严宽相宜是衡量“爱”的重要尺度
班级管理的严与宽,是矛盾的统一体,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一矛盾,做到严宽相宜,是衡量班级管理优劣的重要尺度。
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这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中“严”的重要性。刚从事副班主任工作的我,总以为“严师出高徒”,要用硬性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殊不知班级非但没有风平浪静,反而总有好几个“问题学生”屡教不改、影响班风学风。
严,是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严,是对班级情况常抓不懈,既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更不能放任自由;严,是底线分明,按照一定的标准衡量和约束学生,让班级管理公开化、公正化。
宽,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班级凝聚力,在宽松温馨的气氛下建立民主公正的班级体系;宽,是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宽,是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自在”,教师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是严父之爱;宽,是慈母之愛。班级管理,就是把这两种爱集于一身,抓得紧,放得开,让学生在严宽相宜的管理模式下学会感恩,学会成长,学会做人。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是教师日常教学重要任务之一。付出爱,是要以身作则、认真负责;付出爱,是要热爱和理解学生;付出爱,是要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付出爱,是要严宽相宜。只有把握好付出“爱”的尺度,才能把班级管理的优势发挥得最好。
(作者单位:南京市竹山中学,江苏 南京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