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动物科学专业“金课”教学改革分析

2019-01-14金英海耿春银戢爽张敏李成云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金课改革教学模式

金英海 耿春银 戢爽 张敏 李成云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猪生产学的课程特点与“金课”的内涵,及其猪生产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探析了猪生产学课程教学“金课”建设改革:促进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可衡量、由低阶性转变到高阶性;促进课堂活动富有创新性;实现学业考评的“挑战度”;完成线上“金课”本地化改造;培养强大的师资力量。并总结了“金课”建设的保障,政策保障是导向,机制保障是核心,经费保障是基础。

【关键词】 金课;猪生产学;教学模式;改革

《猪生产学》主要为培养学生从事畜牧生产及肉品卫生与技术监督等工作及考研深造奠定坚实基础,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素质。猪生产学是研究猪的生物学特性、品种、育种、营养与饲料、猪场建设、种猪生产、幼猪培育、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和猪场经营管理等,在内容上汲取了近年来国内外学科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和新成就,以适应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猪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特点,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1]

近年来,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梦,国家落实了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等系列重大战略部署。2018年以来,教育部启动实施“金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这必定会引起并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及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因此,本文阐述了基于“金课”建设背景下,以学生为本,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猪生产学的课程特点与“金课”的内涵

1、课程特点

《猪生产学》主要阐述了在现代化养猪生产条件下如何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其中理论教学环节既包括较为深奥难懂的理论教学内容,又涉及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实验教学环节则使学生掌握了猪的胴体品质和外形评定的能力及方法;校内外的实习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今后从事畜牧业生产工业的基本业务需要。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系统性等特点。

2、“金课”的内涵

2018年以来,教育部多次提出各高校应全面整顿教学秩序,梳理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适当提高课程的难度与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教育部吴岩司长指出“金课”的标准是具有“两性一度”,[2]结合此标准及研究和实践情况,金课具有以下特征:时代性、创新性、高阶性、挑战性、高效性、卓越性、多样性及智慧性。[3]

二、猪生产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1、主体对象是教师还是学生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理论知识用幻灯片等方式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且教学内容多以概念原理为主,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与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实习条件差异

猪生产学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也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而大多数的教学实习一般很少落到实处,有时会因为资金问题或者实习基地问题、猪场疾病防疫上的问题而取消,且多数实习基地均是让学生参观而不能让学生直接进入农场进行操作,因此根本没有起到教学实习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主动性也没有充分发挥。

3、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猪生产学的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初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时间、内容的多少,以此来制定课程的教学安排与进度。而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现有的教学安排是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是否能提学生的成绩,以此来判断是否调整教学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而学”变为“乐而学”。

三、猪生产学课程教学“金课”建设改革

1、促进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可衡量、由低阶性转变到高阶性

基于课程目标,在教学上具体制定可衡量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在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制定上,把以往在课堂上完成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即记忆、理解、应用层面上的知识,大部分通过线上教学完成;课堂教学则侧重于学生的能力建设,即主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造能力和着重学生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态度及家国情怀的养成。学习目标为可衡量的学习成果,由教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标转变为以此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造能力,着重养成学生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态度及家国情怀为目标。

2、促进课堂活动富有创新性

课程教学充分和智慧教学融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教学、讨论、辩论、合作学习及其他教学方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并用。各种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达到课程既定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师生、生生互动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猪生产学》这门课程成为学生“愿意学—学得会—会应用”的课程。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彻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志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实现学业考评的“挑战度”

课程测评能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教师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的三层目标分别设计相应的考核要求及题目,明确评分规则、标准,并提供多次机会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达到满意的学习目标。注重过程性考核,把过程性考核比例提高到60%。

4、完成线上“金课”本地化改造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获取便捷的背景下,教师应合理利用互联网思维,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来克服工作中的问题,比如,创辦《猪生产学》课程微课网站,将知识点用多样、详细的文字、图表、动漫动画或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情境多姿多彩。同时,网站应为学生提供自测的试题及详细的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互联网+猪生产学”模式符合高校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让《猪生产学》的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满足学生的需求。[4]

建设网上课程讨论区,将学生视为发展着的学习主体,通过课程讨论区,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同时加强社会性交互和情感交流。学生课程讨论过程可作为学习过程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5、培养强大的师资力量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應加大对教师的整合力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施行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的导师体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利于教学的均衡发展;鼓励青年教师到养殖场实习,积累现场实践经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学术会议,以便更好地了解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保证实践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前沿性。

四、猪生产学课程教学“金课”建设的保障

1、政策保障是导向

2018年以来,教育部颁布了多个文件以强调重视高水平本科教育,并由14个部委联合出台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保证中国“金课”的建设。[5] 同年11月,由水平最高的5500多位专家组成的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他们将成为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确保淘汰“水课”、建设“金课”工作的实施。

2、机制保障是核心

目前,“金课”的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为保证猪生产学“金课”建设及运行,高校必须拥有相应的课程实施及评价体系标准,同时,高校可以组织成立专门的督导组并建立相关的制度来推动“金课建设的进程。

3、经费保障是基础

高校要落实猪生产学“金课”建设,将口号变为实际,并或得一定的成效,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金课”的建设需要建设者们投入充足的时间、精力以及情感,同时也需要政策的扶持,更需要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强对其的支持力度,使教学改革真正利于学生。

在“金课”建设背景下,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打造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师生间、同学间互相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方法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使高校整体的教风、学风有了显著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下,又增加了许多新时代必备的内容,让其更易于应用到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英海,金一,张敏.猪生产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7)238-240.

[2]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 王运武,黄荣怀,彭梓涵,张尧,徐怡.打造新时代中国“金课” 培养“卓越拔尖”人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04)379-384+388.

[4] 郝瑞荣,李清宏.开展《猪生产学》特色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J].家畜生态学报,2017.38(07)88-92.

[5] 蔡芳婷.打造以本为本的学前教育“金课”[J].文教资料,2019(08)202-203.

【作者简介】

金英海(1972—)女,朝鲜族,博士,延边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单胃动物营养.

猜你喜欢

金课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