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研究
2019-01-14姚丹
摘要: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襄阳市努力创建一流的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在解决企业经营发展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对比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做法和企业、群众的诉求,当前襄阳市营商环境仍存在着不少亟待完善的地方。因此对襄阳市营商环境进行研究,有利于明确已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短板,为进一步优化襄阳市营商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优化;“放管服”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国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很多地区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营商环境主要是指在一个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外部环境条件总和,包括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要素。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襄阳市不断努力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在解决企业经营发展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和难点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对比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做法和企业的诉求,当前襄阳市营商环境仍存在着不少亟待完善的地方:企业开办手续繁杂和成本高,企业交易信息不透明,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困难,企业办理税务手续多和耗时长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会对襄阳市现有的企业发展壮大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襄阳市招商引资也会形成障碍。因此,有必要对襄阳市营商环境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短板,为进一步优化襄阳市营商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襄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
襄阳市近几年积极进行政策创新,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从改革行政审批机构、提高市场开放度、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和优化政府服务环境等方面着手,使襄阳市的营商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一)组建审批机构,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为了积极探索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改革路径,襄阳市政府组建了行政审批局,把原来分散在20个政府部门的多个审批科室,精简为襄阳市行政审批局6个审批业务科室,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大大减少,行政审批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二)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办事流程最优化
襄阳市清理并整合涉企证照事项,对于企业能够自主管理的事项或者可以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事项,依法逐步取消或改为备案管理。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涉企证照事项一律取消。将多个涉企准入准营备案事项,纳入“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整合范围。同时襄阳市税务部门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新模式,襄阳市设立共建办税服务厅7个、共驻办税服务厅3个、互设办税服务厅9个,共有100个国地税办税窗口实现“一窗、一人、一机、一屏”,实现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
(三)探索“先建后验”,帮助工业项目早落地
襄阳市借鉴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成熟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定了《襄阳市工业项目建设“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对“零审批”项目及其适用范围、办事流程和保障措施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襄阳市实行“先建后验”改革措施后,符合条件的项目办理流程只需要11个环节,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业项目审批的效率。
二、襄阳市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襄阳市政府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有一些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比如企业项目“落地难”、审批“事项多”、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等。
(一)项目“落地难”
襄阳市一些政府服务单位在企业项目推进过程仍然存在“吃、拿、卡、要”,公职人员失职渎职问题。很多企业出现用工荒和招工难,用工难已经成为制约襄阳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瓶颈。招商投资的许多项目处于起步时期,开发建设任务繁重,企业可支配财力非常有限,建设资金缺口巨大,无法满足企业建设需求,需要进行融资,但襄阳市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比较有限,企业融资也比较困难。
(二)审批“事项多”
襄阳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与不少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中介机构收费不一、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不高等原因,经常遭到企业的投诉。一些领域内的中介“一家独大”垄断局面,更是严重拉长了审批办理的流程和时间,降低了行政审批的效率。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多、时限长、程序复杂;政府工作人员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政府进企业检查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空间大;行业协会运行不规范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由于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比如各种税费和融資成本等。襄阳市还存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交易服务费较高,企业税收负担较高,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收费标准较高,征收绿化补偿费、联网维管费、河道砂石资源费等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较高,企业用电、用气、用热成本较高等问题,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
三、襄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
襄阳市政府应该积极针对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在深化政府改革创新、优化办事流程和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进一步优化襄阳市的营商环境,打造襄阳市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襄阳市政府应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细分产业扶持政策,对本地企业的技改扩能升级项目和投资开办的新企业,应享受和外来企业同等招商优惠政策,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襄阳市政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项目“落地难”、从源头上减少审批“事项多”、从制度上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襄阳智慧政务云平台与市直各业务部门自建审批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五级联通”。以更大力度推进区域性统一评价和“先建后验”“四多合一”改革,推动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落地实施。
(二)完善高效政务环境,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
襄阳市政府应整合企业开办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通过信息共享,建成“一网通办”服务平台,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能够让企业“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即时回馈信息、信息互认共享”。同时,在襄阳市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企业开办专区,提供在线填表指导、免费复印等人性化服务,鼓励配置实名采集、公章刻制、涉税办理等服务,实现企业开办事项“一窗受理、并行办理、限时办结”。
(三)利用“互联网+政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襄阳市政府应积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一是加快针对不同行业状况适度降低税率。二是取消对企业的不合理收费,打造公平的税负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襄阳市政府除了要结构性减税,还要积极推出政策来配合。首先,为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创造条件。襄阳市政府应积极培育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其次,采取措施降低电力价格和物流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四)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襄阳市政府应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打通政府内部部门体制的阻隔,实现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政府应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针对一些政府服务部门仍然存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不强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自身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应建立以改革创新和治理能力为导向的内部考核制度,提升襄阳市政府自身的服务效率和水平,为进一步优化襄阳市营商环境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但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襄阳市政府应该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优秀经验,继续推行相关政策改革措施,不斷优化襄阳市营商环境,打造襄阳市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赵宏伟.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区域营商环境[J].中国行政管理,2019(07)
[2]杨书文.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的天津经验:“一制三化”改革[J].天津经济,2019(08)
作者简介:
姚丹,女,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