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给学困生一个生长的空间

2019-01-14梁红芳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格滑梯度量

梁红芳

学困生一般是指,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学习兴趣、动机缺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學习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导致的有暂时性学习困难的学生。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有的甚至连小学也没有上过,原生家庭文化氛围严重缺失,对子女教育期望值较低,对教育的理解是学校“负全责”,与李镇西所持的观点(“学校教育很重要,但和家庭教育相比,它只能屈居第二”)恰恰相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困生产生的比例自然大一些。基于以上现实,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倍关注并转化这个群体,最终体现“面向全体”“一个不能少”的教育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数学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告诉我们:受先天禀赋、兴趣爱好的影响,每个儿童对数学学习的感悟和成效是不同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它是国民教育公平性的底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说的是尊重儿童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性,不能也不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优等生,通俗地讲,即“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与文科可以在课外自学并获得极大的成效不同,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倘若课堂效率低下,放弃了学困生(或者说那些在数学上“晚开的花朵”),那么,数学学困生的产生是必然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既然学习数学(当然其他学科的学习亦如此)的主体是分层的,有先后、快慢、多少的差异,那么,在课堂中,分层教学就是必然的,也是转化学困生常用的方法,在什么上分层?分了以后怎么办?数学教学的分层,体现在哪里?

1.目标的分层设计。

“教学目标”既是学科的目标和“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应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基于此,就产生了“通用目标”,即多数人要达到的目标;也应该有“个人目标”,以体现差异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得,而不是因“目标”太宏大、太高而导致他们放弃学习。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①全体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分析和讨论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学困生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在同伴的帮助下,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理解和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

③中等生在此基础上,经历并理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掌握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④优等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转化思想,感受极限思想,并学会灵活运用。

同在一个屋檐下学《圆的面积》,有了以上四个层次的目标,明确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不仅有的放矢了,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困生也可能尝到“解决问题”后的愉悦感。

2.问题的分层回答。

以问题为导向,才能落实“分层”的目标。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度不同、先后顺序有差别。

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导入时,我出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滑梯(倾斜角度不同)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给你这三个滑梯,你想玩哪一个,为什么?

这个问题适合提问所有学生,但我更多关注的是学困生,因为这样的经历大家都有,让学困生先回答,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后续的教学内容。

②这三个滑梯的不同之处在哪儿?

适合提问中等学生。我首先提问了两名中等偏下的学生,学生回答虽语言不精准,但却说出了大致意思。接着我又提问了优等生,他是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的,很快就说出了“角度”这一核心概念。

③滑梯的角度多大才算合适,你们知道吗?

学生的目光一片茫然,在认知产生冲突之时,我出示课题《角的度量》。

3.小组内的分层合作。

①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

如《角的度量》教学中,在度量角之前,先让学困生在量角器上找角,完成后并在讲台前展示。虽然他们会发现量角器上有很多角,但他们不知道起始边从哪里算起。

②让优等生教学困生。

如果找出一个30度角,你会怎么找? 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让优等生去台前指点,并和学困生合作,在同伴的指点中,学困生发现:原来30度角有那么多的找法。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学习态度就会改变,学习能力也会慢慢提高。

4.慎待学困生的错误。

对于学困生的错误,教师既要清楚地看到其合理性的部分,并加以鼓励,还要深入地剖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寻求正确的途径,以错促学。

如,在二年级《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中,我提问一位学困生:“数一数分针从3走到7一共走了几个大格”?他回答是5个大格,并从3一直数到7,其他同学都纷纷摇头表示反对。我及时抓住这个错误资源,问其他学生:“谁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分针从3到7应该有4个大格,大格是两个点之间的间隔,而不是数从3到7一共有几个点。我鼓励那位学困生,你离正确答案只差那么一步了!他满足地点点头向我示意。

5.一对一的“教学扶贫”。

教师单方面的帮扶未免势单力薄,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学生资源,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其实等于让“层”与“层”之间成为互助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为了避免敷衍的现象,我将学困生和优等生的成绩进行捆绑考核,只要学困生有所进步,两人都会在学期末得到相应的积分,组长翻倍。这样优等生为了“利益”也会尽责,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也会相应提升,起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大格滑梯度量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模糊度量空间的强嵌入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二年级)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钟面上的秘密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地质异常的奇异性度量与隐伏源致矿异常识别
作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