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2019-01-14魏琳英
魏琳英
摘 要:随着新教育实验的不断推进,也在不断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倡导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成为了首要教學任务。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重构师生关系,教师更多的时候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在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中,更加重视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实现师生之间可以积极互动交流,进一步克服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同时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应该是通过学习让学生爱上语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并且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从多个方面去探讨新教育实验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初探。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新教育实验,是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以在目前的环境下帮助新教育的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这也是教育领域的一个乌托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发展必须直面的一个难题,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取更好的成绩,而是需要造就出更多有灵气、会学习、敢创新的现代化人才,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同时也是当今社会所稀缺的。学好语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未来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也有着莫大的帮助,因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最为基础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莫大的帮助。
一、打造书香校园
通过整个丰富的课内外阅读资源,在校园中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创造具有浓郁阅读氛围的学习环境,让阅读成为每一位师生最平常的生活习惯。新教育认为,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对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并且,在校园中开展阅读活动,更应该着重解决向师生推荐合适书籍的问题,不同年纪、性格、性别的学生分别应读什么书都应该一一进行细分。大量的阅读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其理解能力、阅读水平以及语言表述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进步,对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更高效地学习,学生对语文方面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也会随之高涨,有效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也会更好[1]。
二、增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相对比较枯燥的,乏味的语文学习会使得学生缺少主动学习语文学科的热情,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教师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得不够积极都是导致高效课堂无法正常开展的原因之一。如何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让语文教学的呈现方法更加形象且生活化,同时还会迎合学生的兴趣,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语文教师要不定期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2]。同时,教师还要和学生做朋友,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与学生拉近关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基础。语文来源于生活,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因此教师应善于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课堂中去,增加课堂活力的同时,也降低语文知识的接受门槛。例如: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关于壁虎的视频和照片,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来的相关视频在课前进行播放,让学生了解壁虎的一些习性,加深学生对该事物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学习中去[3]。
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这一门学科的最好的动力来源。那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便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了。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看自己感兴趣的漫画或者动画片往往只需要一遍,就可以很清晰地复述出来,而背诵语文课文和故事则需要重复好几遍。为什么二者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原因在于兴趣,这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投其所好”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4]。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完成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
[2]肖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中),2017(4).
[3]梁海军.探索课堂教学方式革新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三四三”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7:105.
[4]舒占文.抓好重要环节,开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0):146.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