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2019-01-14张雅兰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园家长农村

张雅兰

近年来,关于农村校园欺凌的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给受欺凌者造成无法估计的伤害,更极大地挑战了公共道德和法律威严。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和预防,不少农村中小学更多停留在口号式呼吁上,缺乏有效统一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为此,本文将围绕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诱因和如何预防干预校园欺凌行为,进一步探讨农村学校欺凌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农村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诱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1.家庭结构的失能。由于很多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现在农村的家庭常常成为“2+1”的结构形式,孩子长期处于留守状态。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孩子是可以左右家庭一切活动的最高权威。无论是对是错,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的爷爷奶奶总会无原则满足孩子的要求。

2.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缺失问题,一些家庭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在学习上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在生活中蒙受委屈。在两难中,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开始了文化课学习之外的放任。尤其是美德教育的丢失。由于放任,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忽视淡化,许多违反规范的行为被默认甚至纵容。这些小错的点滴积累,使得他们率性而为,不计后果。

(二)学校教育的无奈放纵

在校园欺凌背后,学校法治和德育的缺位不容忽视。教育部门对法治教育有专门的规定,要求进课堂、进教材,教师落实,课时落实。但一方面,学校出于升学率的功利考量,法治、道德教育既不系统,也不深入,本应对欺凌行为发挥重要预防作用的德育效果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律人才,仅仅依托外聘法制副校长的一两次报告会,难以对校园欺凌形成警示和震慑。由于年龄原因,很多孩子实施校园欺凌却不会受到惩戒,这也容易使他们从小形成“藐视法律”的心态。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

社会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这种非理性非主流的认同和膜拜,内化后又成了部分“问题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准则。

二、预防和干预策略

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为广大农村青少年创建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实施预防前置,预防干预并重原则

校园欺凌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牢固树立预防先行、预防干预并重的原则,积极主动防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发展。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识。由于农村特殊的环境和教育氛围,加之欺凌行为发生和危害的隐蔽性,往往造成了人们对于校园欺凌的模糊认识,忽视了公众预防欺凌的重要性。因此,充分运用社区、学校宣传栏,发宣传单、举办讲座、微信群交流等方式宣扬“尊重他人”理念,培养“友爱互助”的行为。

2.预防前置,全面介入。首先是面向全员的预防式介入。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校园文化展示、课程渗透、课堂教育、文明家庭、班级、个人创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欺凌行为,充分认识欺凌行为给他人身心造成的伤害。明确行为不当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和法律后果。警示震慑学生的不良行为,杜绝欺凌行为苗头及其发生发展。其次是面向个别的干预式介入。通过相关调查,筛选出欺凌行为的个别“易感”对象。“易感”学生包括:学业不佳的、性格缺陷的、有不良嗜好的等。学业不佳,肯定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同学也就不在乎,久而久之,有可能遭受同学的歧视和欺凌;一般而言,被欺凌者往往性格有缺陷,或内向孤僻,或胆小懦弱,他们缺少同伴,独来独往,不愿交流,难以融入团体活动中。

3.加强硬件建设。加强农村学校环境中摄像头等安防设施建设,充实农村校园保卫力量,坚决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制造事端,尤其要强化夜间值班和巡逻的作用,从而确保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的校园安全。

(二)打破沉默法则,强化“主动自救”

1.无论何时何地,第一时间将自己受欺凌和他人受欺凌以及他人的欺凌行为告知相关机构或人员。依法处置欺凌者,实时保护受害者。

2.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德行。留意孩子心理成长,培养尊重、坚强、宽容的品行,不“无事找事”,更不“无事生非”。如不招惹蛮横的同学,不贪小利等。

3.编制反欺凌行为指导手册。学习、熟悉反欺凌行为的处置措施和办法,熟记帮助热线。

4.理性面对矛盾。教育孩子,世界不会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要多角度看待问题,面对冲突控制好情绪,用文明和平的方式去解决。

(三)加强“抑恶扬善”,强化教育平衡

1.給孩子打下真、善、美的德行底子。“推贤举能,抑恶扬善”告诉我们,家校教育要坚守抑恶扬善的底线。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不是容貌、智商、家境等因素,而是善良。“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学会善良,保持善良,从而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

2.扬善必须抑恶。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不许为毒害健康成长的行为庇护,不该让侵犯他人权益的缺德行为无所制约,不应让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逍遥法外。因此必须在立法中明确家校、社会对孩子的惩戒权,强化警示、震慑、打击作用。

3.注重家风建设。以良好的家风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一方面,摒弃家庭暴力,营造民主宽容的家庭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转变家长“分数唯上”的观念,帮助家长建立立德树人的成才意识。

(四)优化社会资源,构建合力干预机制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人人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绝不是一个只涉及青少年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校内校外的巨大系统工程。预防和干预仅仅依靠学校、家长的力量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也是不现实的。

2.从政府层面出发,组织并整合社会资源。政府从社区、家校出发,学校从师生、同学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明确职责。

3.优化联动解决渠道。健全并完善“反欺凌行为”的家、校、社会联动解决机制。发现、发生欺凌行为时要主动及时介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及时帮助救治受欺凌者,并对欺凌者进行必要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马雷军.让每个学生都安全:校园欺凌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8).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校园家长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