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探究
2019-01-14王成军
王成军
摘 要: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国教育工作人员一直提倡的,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能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写作能力。尤其是小学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处于形成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比较容易。但是小学生大多数都不能对周围所有事物做出正确判断,需要身边的人帮助他们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因此,以小学生为载体,着重探究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习惯;小学阶段;培养策略
从定义角度分析,习惯是人们在无意识中产生的一种自动行为,它最大的特征就是不自觉性。但是它也有两面性,一方面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提高我们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不良习惯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它完全站在负面的角度误导人们判断周围事物。因此,在教学领域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我国小学教育的目标。
一、现如今小学生阅读习惯发展的现状
随着新式教育的兴起,小学教育不再仅限于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而是将目光逐渐转移到学生的实践素养。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自读能力,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为达到目的,教师不仅要讲,还需要教给学生读书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也正如此,时代发展节奏的加快,很多学校已经不再关注学生对书籍的阅读情况,也就是说纸质版阅读早已被电子读物或者多媒体教学所代替,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做出的教学策略。学生在长时间的影响下,逐渐降低了对文章的阅读兴趣,甚至没有形成阅读意识,没有充足的思想引导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还是教材中涉及的古诗生字,重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背诵和默写,而没有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而学生在不完善的学习环境下,对文章内容的辨别能力也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学生不能正确筛选出有价值的阅读刊物,反而总是被一些网络小说所吸引。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自身的阅读品味,还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应以语文课堂为载体,让课本成为很好的指路灯。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生积累优美词句,提高文学水平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会遇到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会有很多优美的、情感丰富的词语或者句子,所以,当学生阅读到这些词句时,就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中的情感,并且反复阅读和研究这些词句,从而将积累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生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一些书籍和新闻报纸,了解到更多的时事新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再加上学生阅读的每一本书也都不是单一的,是包含很多方面的,所以,这就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到很多不一样的知识,例如,《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的故事》这类科普书籍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天方夜谭》《哪吒传奇》《希腊神话》这类神话书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历史传说等。
(三)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品德
众所周知,文化对人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在各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并且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更多的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或者事情,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良好的阅读非常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每一件未知的事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所以,引导小学生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进行研究和探索,锻炼他们思维的活跃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学生阅读《第一次发现》《神奇校车》等这一类有关科学的书籍,就有利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和学习,使得他们对一些他们未知的事情进行思考和想象,然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这样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也可以想象自己遇到相同情况需要采取什么措施,这就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积累经验和知识,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思考,然后轻松思考出解决的方案。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对策
(一)引入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入故事情节主要是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他们在这一时期典型的特征就是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为此我国很多教育改革措施都涉及兴趣教学,从侧面也充分反映了培养小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时要注重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譬如,在阅读关于人物传记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将人物生前的工作环境或者学习背景编写成一则小故事,然后以讲故事的口吻输送到学生脑海中,从而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1]。而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对文章内容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不再是走形式地浏览文章,反之将阅讀文章当作故事来阅读。具体来说,教师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及时转变了传统的阅读观念,才将故事情节应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种不确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教师不确定故事情节是否能切实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的性情暂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典型的特征就是情绪起伏较大,自控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每一位学生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培养个性发展的出发点,这就暗示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能完全遵循同一化的思想。但是,恰恰是这样的不确定性促使教师采用了大胆的培养策略,引入故事情节,开设阅读窗口,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阅读的技能是学生在课堂上和独立读书时进行完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条件,这样才能在不经意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二)实施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
我们以小学语文课本《秋天》这篇材料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并鼓励学生简单描绘出该季节的显著特征,这样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氛围,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品味。其次,教师要将文章作者融入学生的想象领域内,感受作者为我们编织了怎样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并吸引了大量的读者进行研究阅读。而作者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也向我们表达了对远离世俗尘嚣、向往宁静生活的渴望。基于主旨鲜明的阅读思想,教师要带领学生展开最后的阅读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有文采的好词好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目的是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在掌握关键信息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表层含义上升至思想领域,以此来体会文中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或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和修辞形式升华了整篇阅读文章的核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深刻体会到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及培养文学素养有重大帮助。因此,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需要有效的方法指导,还需要经典的阅读素材作为支撑[3]。
学生手中的教科书都是经过精心编写的。课文思想教育内容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扎实,课本中关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助人为乐,诚实善良,钻研科学,以及遇事动脑筋和全面地看问题等思想内容,能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三)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阐述了习惯的产生和影响作用都离不开自身的成长环境,可想而知环境对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专业化的阅读环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例如,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某一章节时,學生可以与教师交流其中最喜欢的人物都有哪些特征,或阐述喜欢该人物的原因等。而教师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环境及时掌握内容的走向,着重强调著名历史人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放大他们的历史功绩,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从中获取阅读价值。再比如,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可以搜集一些描写景物的散文,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最好积累工作,细细品味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切身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共鸣,落实阅读习惯的培养工作。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有大量丰富的阅读材料做支撑才能顺利推进小学生阅读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学校应积极引进优秀的课外读物,充实图书馆的书籍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具体来说,教师起着决定作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交流平台,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积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内容并参与交流互动环节,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从而实现教师的培养目标。
总之,我们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环境,总结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阅读教育的实施价值。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阅读方面的教育,而是要继续推进语文教学工作进程。
参考文献:
[1]武翠英.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J].试题与研究,2018(31).
[2]杜建学.教师应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9(3).
[3]刘良珍.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