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用课堂:用读结合?言情共生

2019-01-14宋中莲

教师·上 2019年12期

宋中莲

摘 要:语文课程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重阅读轻表达、重人文轻工具、重讲解轻实践、阅读与表达脱节。情用课堂就是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突出阅读理解、语言迁移,致力于发展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言语智慧是其核心价值,言情共生是其教育目的,“大同”“小异”是其文化理想。在情用课堂里,言语情境是催化剂,学生是课堂主体,“用读结合”“一课一得”是基本原则,依语习言、以用带读是基本思路,“感知语言-体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基本架构,简约集中是主要评价标准,理顺课程语用内容是实施前提。

关键词:情用课堂;用读结合;言情共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4-0018-02

一、概念解释

用,即语用,包含两层意思,既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又包括对语言文字运用作品(话语)的阅读理解。情,既指情境,又指情感、态度、意志等情商因素。

情用课堂是指在特定的言语情境中,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以“用读结合”为基本路径,以“感知语言-体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为基本结构,以话语理解、语言迁移为重点,引导学生在感知、体味、模仿、创造的过程中感受言语魅力,习得言语经验,掌握言语技能,提升言语智慧,同时,获得情感体验与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见图1)。

二、重要主张

(一)提升言语智慧是情用课堂的核心价值

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曾指出:“语言应用问题、文章作法问题——技巧方面的、修辞方面的,都是语文所要讲授的,这是语文课非常重要的层面。现在语文课实质上不怎么讲这些,主要讲人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也曾指出:“让学生熟练运用语文这一交际工具就是传承民族文化,就是语文课程最大的人文教育。”情用课堂就是凭借课文特定情境,在丰富的阅读、理解、玩味、表达过程中,积累言语材料,积淀言语经验,掌握言语技巧,提升言语智慧,最终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真正发挥“例子”的价值。

(二)言情共生是情用课堂的教育目的

言,即言语,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言语行为,二是指言语经验(包括言语材料和方法),三是言语能力。言情共生,指的是在语文课堂里,在特定的言语情境(语境)、言语活动中,学生获得言语经验,言语能力与情商都得到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三)言语情境是情用课堂的催化剂

情境是思维与言语的动力源,情用课堂不仅引导学生理解、玩味特定言语情境里典型话语的真正意蕴,还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学习、生活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导其迁移所学言语经验进行表达。情境创设的途径通常有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像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呈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

(四)学生是情用课堂的主体

与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不一样,情用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务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势而导”。一方面,每节课的语用训练点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认知规律,让学生易学、管用。另一方面,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话语是情用课堂的载体,对话语的理解体味、对言语经验的迁移运用是情用课堂的重点。无论是语言意义的理解还是语用意义的领悟,无论是表达秘妙的体悟还是表达形式、言语材料的迁移运用,都是学生在独立或合作的探究活动中完成,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决不能越俎代庖。

(五)“用读结合”“一课一得”是情用课堂的基本原则

此处的“用”是指表达,包含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用读结合”指的是以语用训练点为焦点,将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写话习作教学一体设计、无缝对接,先理解典型话语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后迁移所学语料与表达方法,准确表达自己在特定语境(语言情境)中的真实意图。

“一课一得”是指在每堂语文课里,学生认识、掌握一种言语经验,既包括富有典型特征与表现力的词语、句式、语段,也包括撰写文章选材、立意、构思的基础技法与基本的表达方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六)依语习言、以用带读是情用课堂的基本思路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采用人文主题组元。就表达来說,阅读与习作不同步,阅读与口语交际不相交。情用课堂意在革除阅读与表达不同步、不相交的弊病,采取用读结合的基本原则,将阅读与口语交际、写话、习作等表达活动无缝对接、同步发展。当然,年级不同,语用重点不同,课堂教学思路也就不一样,依语习言、以用带读分别是低年级、中高年级语用课堂的基本思路。

积累丰富的语汇、学习使用规范的语句是低年级语用重点,依语习言是指在朗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抓住课文中具有典型特征且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引导学生理解、模仿、创造,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言语经验,纳入自己的言语图式。

以用带读是指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里,以表达形式为主线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基本流程为“感知言语形式—提出探究问题—体味言语精妙—领悟表达秘妙—迁移表达形式”。

(七)“感知语言—体味语言—积累言语—运用语言”是情用课堂的基本结构

语用是一种能力,它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语用知识、语用技能的掌握以及广泛迁移中的类化。与其他智力技能一样,语用技能的形成必须以语言材料为基础,以语用方法作指导,以反复的言语实践作保障,必须经历“感知—认识—模仿—创造”的过程。语用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技能,因此,“感知语言—体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成了情用课堂的基本架构(见图2)。

以下四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它们以表达形式为线索,“感知—认识—巩固—迁移”,体现的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不断提高的过程。其中以体味语言与运用语言为重点,以体味与点拨为关键,只有深刻体验的言语经验,才会打动人心、留存永久、内化自如;只有经过概括、提炼的言语经验,才会上升为具有普遍价值的语用规则。

(八)简约集中是情用课堂的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过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情用课堂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语用技能,“一课一得”是基本原则,言情共生是最终目的,体味语言、运用语言是重点。因此,语用目标是否准确集中、语言体味是否充分到位、言语实践是否精巧突出、课堂教学是否言情共生就成了简约集中的课堂评价的具体标准。

(九)理顺课程语用内容是建构情用课堂的前提

情用课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用技能,学生到底要掌握哪些语用技能,新课标里没有明确的内容提示,因此,细读新课标的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目标,参考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反复琢磨小学语文教材,理顺课程语用内容就成了情用课堂构建的前提。

(十)“大同”“小异”是情用课堂的文化理想

“大同”是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指的是只要民众“仁”“爱”,则“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天下大同”。情用课堂里“大同”源于此但不止于此,其含义有四层:一是目的“大同”,强调“言情共生”。情用课堂不同于纯粹语法课、语言训练课,它是彰显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上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讨论纷纷、话语滔滔,在琅琅书声、声声讨论、滔滔话语中,言语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提升。二是运用与阅读同频。情用课堂并非语用“唯一”,而是以“语用”为核心,以言语经验为主线,将运用与阅读结合起来,以运用带动阅读,阅读促进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三是语文与生活同步。情用课堂不只是限于教室,而是将语用活动与团队活动、校外活动、学生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运用语言、习得言语经验扩展到课外,让言语活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真正实现“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目的。四是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教学的本质是言语交际活动。在情用课堂里,凭借课文“例子”不仅学生会言情共生,教师也会言情共生,更重要的是,师生对话既是互得言语经验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互相启迪的过程。

“小异”指的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在师生言语、情商共同提升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个性阅读、创意表达,让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生命大同。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语用学与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吳忠豪.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上)[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9(11):4-5.

[3]吴忠豪.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