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对患者术后疼痛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9-01-14何应芹
何应芹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疾病, 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据相关数据统计, 每年全世界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 每年约有15万人病死[1]。患者临床症状以进行性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及咽食物哽噎感为主, 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2]。目前临床治疗食管癌主要通过手术方式, 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25%~40%,但手术会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本研究通过对104例食管癌患者分组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胸腹腔镜微创手术, 评价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对患者术后疼痛及肺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104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2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4例;年龄27~75岁, 平均年龄(47.59±9.37)岁;颈段食管癌20例,胸段食管癌17例, 中腹段食管癌15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 28~76岁, 平均年龄(47.78±9.41)岁;颈段食管癌19例, 胸段食管癌16例, 中腹段食管癌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患者;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首次接受胸腹部手术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②心、肺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③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所有患者对此研究均事先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 患者麻醉后将其置于左侧卧位, 于右胸后侧第5肋间上缘作20 cm左右切口, 游离食管, 对胸腔淋巴结进行清扫;后将患者置于平卧位, 于腹正中作15 cm左右切口, 对胃进行分离, 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切断贲门处食管, 制成管状胃, 最后将残胃拉至颈段食管端吻合。
1. 2. 2 研究组 患者接受胸腹腔镜微创手术, 将患者置于左侧俯卧位, 气管插管麻醉, 于右侧第6肋间处切口, 约2 cm, 以便观察胸腔内情况;于第4肋间、第8肋间作2~3 cm切口作为胸腔镜操作孔;观察胸腔后, 进行膈胸膜分离、食管游离, 并切断食管静脉, 后退出胸腔镜, 关闭切口。再将患者置于平卧位, 于左胸锁乳突肌内缘切口, 确认后拉出食管并切断;于脐上切口作腹腔镜观察孔, 于右肋肋弓下缘行两处切口作为腹腔镜操作孔, 观察后游离胃部并制出管状胃, 最后将残胃拉至颈段食管端吻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下床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利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 0~10分分别代表无痛至剧痛;比较两组患者PaO2、SaO2、FEV1%, 并计算FEV1/FVC。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下床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后第3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比较 研究组患者PaO2、SaO2、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aP<0.05
组别 例数 下床时间(d) 引流时间(d) 住院时间(d) 术后第3天VAS评分(分)对照组 52 5.01±2.11 7.35±1.60 10.83±2.37 2.91±0.59研究组 52 2.52±1.03a 3.74±1.26a 6.83±1.41a 1.42±0.38a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比较(±s)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aP<0.05
组别 例数 PaO2(mm Hg) SaO2(%) FEV1%(%) FEV1/FVC(%)对照组 52 70.25±8.64 93.24±6.17 54.69±12.58 62.03±3.49研究组 52 86.54±9.31a 96.44±8.33a 80.38±15.66a 72.77±4.81a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食管癌是指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由于异常增生而导致的恶性病变, 可能由环境、饮食习惯、心理等多种因素引发,影响患者的发声和进食, 重症者损伤气管、肺、肝脏等重要器官[3]。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 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4]。手术治疗作为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可基本达到治疗目的, 但传统开胸手术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损伤, 术后疼痛剧烈, 影响康复进程, 同时对肺功能造成一定损害。因此, 如何缓解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以及尽可能消除对肺功能的影响, 成为了目前研究热点问题。
腔镜手术是指外科医师通过锁眼大小的切口, 借助光源、摄像机外科器械实施手术, 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感轻等优势, 被逐渐应用于食管癌患者的治疗[5]。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下床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后第3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aO2、SaO2、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接受胸腹腔镜微创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恢复较为迅速, 疼痛感较轻, 且对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较弱。究其原因, 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胸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切口通常在2~3 cm, 远远小于传统开胸手术的 20 cm, 因此对机体的损伤大幅度降低, 术后疼痛感较轻, 且患者恢复较快。②传统开胸手术因胸壁、肋间等部位肌肉被切断, 过度牵拉胸壁, 限制了视野, 导致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对肺产生压迫, 加重肺挫伤,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术中视野状况较好, 避免了对肺脏、呼吸肌的损伤, 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③由于胸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疼痛感较低, 可有效缓解疼痛对咳嗽反射的抑制, 避免患者因主动咳痰减少、肺泡渗出液增加而阻碍肺通气、换气, 进一步减少对肺功能的损伤。
综上所述,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治疗, 患者疼痛程度较轻, 且对肺功能影响较小, 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恢复时间, 降低并发症风险, 调节血气分析, 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