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2019-01-14熊咏梅高梓超齐跃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广东广州510405
熊咏梅 高梓超 齐跃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广东 广州 510405)
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新的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广州市明确提出“城市环境宜居宜业,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发展目标[1]。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载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福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5],而公园绿地则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堡垒[6]。然而关于广州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组成和多样性动态研究却鲜有报道[7~9],尚未见黄花岗公园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相关研究。黄花岗公园是镶嵌在广州城市中心的一块大型绿地,景观优美且富有岭南特色,是广州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因此研究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对揭示广州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后期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黄花岗公园,又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市中心的纪念性专类公园,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占地约13万m2,建有岭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山水特色景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具有比较明显的干湿季。年平均气温为21.4℃~21.8℃,年降水量1 689.3~1 876.5 mm,雨季(4—9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85%以上。黄花岗公园植被为人工植被,其中,公园主墓道植物以列植、对植常绿异叶南洋杉、龙柏等为主;辛亥革命墓区和乡土植物区均以窿缘桉、粉单竹等为主,黄花园区以落羽杉、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等为主;园区植被多为人为规整种植的园林绿化树种和间杂生长的野生种[10]。
1.2 外业调查
2007年11 月,在对整个黄花岗公园线路勘察的基础上,按园区植被类型、面积比例等确定样方数共25个,将所设置样方较为均匀地分布于整个黄花岗公园园区,并将样方标记于纸质地图。25个样方均为20 m×20 m,共计10 000 m2。然后分别在每个样方的四角和中心布设5个4 m×4 m小样方。在各样方内进行每木调查,测定胸径≥3 cm的所有立木的种名、胸径、树高、冠幅和林分郁闭度。另外,在每个4 m×4 m小样方中记录灌木、草本的名称、株数、盖度和生长状况,并将胸径<3 cm的幼树和幼苗归为林下植被。2018年5月,按上述方法调查原25个样方。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野外调查数据录入后,计算树种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其中乔木层树种以胸高断面积表示相对优势度,林下植被植物以冠盖度表示相对优势度。利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C-ORD6.0软件包计算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包括物种丰富度S(即物种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其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组成
在10 000 m2的样地中,2008年,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植物91种,隶属于39科72属;2018年,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植物88种,隶属于39科68属。2008年,黄花岗公园林下植被植物190种,隶属于74科153属;2018年,林下植被植物185种,隶属于73科148属。相较于2008年,2018年的乔木层减少了5个物种,增加了2个物种,林下植被减少了5个物种,可见,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组成几乎无变化,表明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植物组成受人为活动干扰少,管养维护方式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
2.2 群落结构
调查获得了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的立木密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东西和南北向)、平均枝下高等反映群落生长动态特征的指标(表1)。在10 000 m2的样地中,2008年,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立木密度(DBH≥3 cm)为 2 103株 /hm2,2018年 为 1 658株/ hm2。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的立木密度减少主要归因于老龄竹类和龙眼树的疏伐。2018年植物群落平均树高为9.3±4.7 m,2008年为9.1±4.0 m;2018年植物群落平均胸径为19.34±14.15 cm,2008年为12.07±10.65 cm;2018年植物群落平均东西、南北冠幅分别为5.1±3.7 m和 4.7±3.4 m,2008年 分 别 为3.5±3.4 m 和 2.5±2.5 m;2018年植物群落平均枝下高为3.4±2.9 m,2008年为4.7±3.5 m。由此可见,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生长动态特征除了平均树高指标增加不明显外,其他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增加,表明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生长状况良好,整个公园的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明显提高,能为广州城市环境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功能。
2.3 植物优势种
表2所示为2008年、2018年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主要物种数量特征。近十年来,乔木层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植物种,6种植物相同,其中,窿缘桉和粉单竹的重要值都位列一二,短穗鱼尾葵、对叶榕、落羽杉、异叶南洋杉4种植物的重要值排列位置有变。经过10年的动态变化,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青皮竹、垂叶榕、木麻黄、构树已由红桂木、榕树、蒲葵、龙柏替代。这表明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动态变化较为明显。
表1 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标
表3所示为2008年、2018年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林下植被主要物种数量特征。近十年来,林下植被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植物种,仅3种植物相同,包括大叶油草、白蝴蝶和海芋。经过10年后,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林下植被植物由6种草本上升为8种,棕竹、灰莉2种灌木都为园林绿化树种,非乔木层优势种幼苗。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林下植被几乎无优势种更新幼苗的现象,表明林下植被植物组成主要受人为活动和公园管养模式的影响。
2.4 植物多样性
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和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10年来也有明 显 变 化( 图 1~4)。2008年,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和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S)均值分别 为 9.48±3.65 和 28.84±7.95,2018年的均值分别为8.68±3.45和 26.80±2.29;2008年, 黄 花 岗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和林下植被Pielou均匀度指数(E)均值分别为0.525±0.198和 0.372±0.168,2018年的均值分别为0.623±0.224和0.460±0.200;2008年,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和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 1.182±0.493 和 1.249±0.599,2018年的均值分别为1.347±0.498和 1.513±0.489;2008年, 黄 花 岗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和林下植被Simpson多样性指数(D)均值分别 为 0.541±0.222和 0.554±0.235,2018年的均值分别为0.537±0.205和0.610±0.177;由此可见,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多样性稍有降低,但幅度极小,表明黄花岗公园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得较好。
表2 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主要物种数量特征
表3 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林下植被主要物种数量特征
图1 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S)
图2 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E)
图3 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图4 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D)
3 结论与讨论
城市公园集参观游览、休闲健身、享受艺术、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黄花岗公园作为广州市中心的一块大型绿地,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又为纪念性专类公园,人文教育氛围浓厚,游人数量众多,因此,黄花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压力较大。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群落生长状况良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明显增加,能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增强;植物群落主要优势种为人工更新,林下植被也受控于人为建设管养模式;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虽有所减小,但无明显变化;可见,黄花岗公园植物多样性维持着良好的状态。值得公园的管理者注意的是,黄花岗公园乔木层优势种无自然更新的幼苗,而且随着植物群落的不断发展,优势种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公园在进行清杂、疏伐等管养维护过程中,要间种一些能补充乔木层的树种,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健康的植物群落。
注:本文图表为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