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寄畅园

2019-01-14

广东园林 2018年6期
关键词:八音惠山假山

陆 琦

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寄畅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又名“秦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南隐”“沤寓”。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明弘治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户部尚书的秦金,购得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私园,取名“凤谷行窝”。园成之时,秦金作诗道:“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秦金死后,园归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之夏,重新修葺园居,“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凿池、叠山,园名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后,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燿所有。秦燿系东林党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秦燿因其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归乡,返无锡后,因朝政失意,心情郁闷,只得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借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命名园林。

清顺治末康熙初年,秦燿曾孙秦德藻加以改筑,延请著名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及其侄掇山理水,疏泉叠石,精心布置,园景益胜。雍正年间,秦德藻长孙秦道然因受宫廷斗争株连入狱,园被没官并割出西南角建无锡县贞节祠。乾隆元年,道然三子秦蕙田殿试中探花,第二年痛上《陈情表》,道然获释,园被发还,由秦氏家族中最富有的德藻二房孙子秦瑞熙斥资白银3 000两,照旧营构,修葺古园。乾隆十一年,族议“惟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朽”,将园内嘉树堂改为“双孝祠”,寄畅园为祠堂公产,故又名“孝园”。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整整100年间,两位皇帝各6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乾隆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首次南巡,便指定寄畅园为巡幸之地,因喜其幽致,故携图以归,于北京清漪园万寿山东北麓仿建“惠山园”,即今颐和园中的“谐趣园”(1811年改名)。咸丰、同治年间,寄畅园多数建筑毁于之兵火。

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保护性修复,逐渐恢复古园风貌。将原贞节祠纳入园中,即今“秉礼堂”一组小巧庭院。先后重修九狮图石,重建嘉树堂、梅亭、邻梵阁、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面积9 900 m2,南北长,东西狭,自然风光浓郁是寄畅园的一个重要特点。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融入自然。寄畅园的选址很成功,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泉水充沛,自然环境幽美。在园景布局上很好地利用了周边环境特点,将园外景色借入园中,园内池水引惠山之泉,同时采用本地的黄石叠砌假山,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水池东面向西望能看到假山后面的惠山,增加了园景的深度。建筑物在总体布局上所占的比重很少,而以山水为主,再加上树木茂盛,布置得宜,从丛树空隙中远眺锡山上的龙光塔,园内显得开朗。

寄畅园平面图(引自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

寄畅园东门

秉礼堂庭园月门洞

园内主要部分是水池及其四周所构成的景色。由于假山南北纵隔园内,周围种植高大树木,使水池部分自成一环境,显得很幽静。站在池的西、南、北三面,可以看见临水的知鱼槛亭、涵碧亭和走廊,影倒水中,相映成趣;由亭和廊西望,则是树木茂盛的假山,它与隔池的亭廊建筑形成自然和人工的对比。水池南北狭长呈不规则形,西岸中部突出鹤步滩,上植大树2株,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知鱼槛亭,将池一分为二,若断若续。池北又有桥将水面分为大小2处。由于运用了这种灵活的分隔,水池显得曲折而多层次。前临曲池的“锦汇漪”,以及绕水而构的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与假山相映成趣。

假山轮廓起伏,有主次,中部较高,以土为主,二侧较低,以石为主。土石间栽植藤萝和矮小的树木,使土石相配,比较自然。此山虽不高,但山上高大的树木增加了它的气势。山绵延至园的西北部又复高起,似与惠山连成一片。山石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八音涧泉水蜿蜒流转,山涧曲折幽深,与水池一区的开朗形成对照。八音涧初叫悬淙涧,又名三叠泉,全用黄石堆砌而成,西高东低,总长36 m,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涓涓流水,经曲潭轻泻,顿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八音涧上,1981年复建原有的“梅亭”一座。

寄畅园入口是从惠山寺日月池畔入园的第一个园林建筑群,门前立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过门厅小院就是“凤谷行窝”古朴的三开间厅堂,正中悬“凤谷行窝”门额,两侧柱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风泽清畅,气爽节和”。此处原是祠堂,后归园中,成为全园的入口处。厅堂檐廊西墙的月门后,有石砌小池,池边湖石玲珑,四周回廊复合,形成寄畅园园中之园,临池有厅屋三间,是庭园主体建筑秉礼堂,这组庭园面积不足667 m2,却小而精巧,既有整洁精雅的厅堂、碑廊,又有自然得体的水池、花木和太湖石峰。

循廊向前,是寄畅园第三代园主秦燿读书的含贞斋,四周多植古松,秦燿曾有“盘恒抚古松,千载怀渊明”之吟。斋内有联:“池含林采明于缬;山贻台华媚若细”。含贞斋对面是九狮台,九狮台又名“九狮图石”,是用湖石叠成的大型假山,高数丈,突兀峻峭。置有若干狮形湖石,而整座假山又构成一只巨大的雄狮,俯伏于青翠欲滴的绿树丛中。仔细揣摩,可看出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的狮子来,静中寓动,妙趣横生。

镜池与池泮“介如峰图”碑亭

鹤步滩

邻梵阁位于凤谷行窝厅堂东侧,为1980年重建。邻梵阁往东有一小亭,旁有百年巨樟,绿荫垂地,亭中一碑,镌刻乾隆御笔题诗和作画“介如峰图”。亭前一池,呈长方形,水平如镜。池东立一湖石,倚墙而立,颇如婷婷美人,对镜理妆,妩媚有姿,故湖石名“美人石”,池名“镜池”。174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见美人石后,改称“介如峰”。

出厅堂东和秉礼堂院北面的门后,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池前,必须经过山间曲折有小路、谷道和涧道。这种不断分隔空间、变换景色所造成的对比效果使人感觉到园内景色生动和丰富多彩,从而不觉园之狭小。

“锦汇漪”水池位于寄畅园的中心,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寄畅园的景色,围绕着一泓池水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水之中。在锦汇漪东南角,有六角小亭,中悬“郁盘”匾,得名于唐朝王维《辋川园图》中“岩岫盘郁,云水飞动”之句,亭中有古朴的青石园台一座,配以四个石鼓墩,据考为明代秦家遗物。传说乾隆召惠山寺僧人至此下棋,和尚棋艺非凡,杀得乾隆手足无措,僧人当即虚晃一枪,把棋让给乾隆。乾隆虽胜,自知望尘莫及,心中郁郁不乐,便下旨将此亭改为“郁盘”。

知鱼槛位于锦汇漪中心,突出池中,三面环水,方亭翼然。槛名出自《庄子·秋水》:“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句。园主曾在诗中写道:“槛外秋水足,策策复堂堂;焉知我非鱼,此乐思蒙庄。”七星桥横跨在锦汇漪上,由七块石板直铺而成,平卧在波面之上,乾隆曾吟有“一桥飞架琉璃上”之句。过桥有嘉树堂,为三开间。堂旁有廊桥,通向涵碧亭,亭四方架水上,颇具特色。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也称双鹤斋),均为仿寄畅园而建。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

寄畅园的园门原在东侧,位于知鱼槛西北,为仿明代的砖雕门楼建筑。门楼正中有砖刻“寄畅园”三字,背刻马羊虎犬寓忠孝节义。门头紧接“清响”月洞门,小石狮嬉笑迎宾,前以假山作屏,可透过假山看真山。

寄畅园东门对面有寄畅园清代朝房。清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江南,每次抵锡必到惠山,临幸寄畅园,此房为当时地方官员迎候皇帝,提前集中在此恭候之处。故借用“朝房”名称,称“寄畅园朝房”,实际使用次数只有十余次,因而面积不大。朝房,见《辞源·朝房》条:“封建时代百官上朝前休息的地方。”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宰相朝房体制》:“凡为阁臣者,但以朝房为通谒之所。向来庶僚见朝房者,有所请质,大半多立谈。”寄畅园清代朝房是2008年10月,在原址上恢复现状,也是一处园林建筑。

嘉树堂

从八音涧望嘉树堂

“凤谷行窝”厅堂

秉礼堂庭园

秉礼堂

含贞斋

八音涧

知鱼槛

清御廊

锦汇漪池水

猜你喜欢

八音惠山假山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八音的秘密》
丁林鑫:争当惠山智能制造“创业先锋”
广西八音传承人庞伟元,奏出乐声里的悲欢离合
端行肃纪 法治护航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掠影
乡村八音
八音盒有哪“八音”?
调皮的小猴子
无锡惠山泥人
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