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保育员开展工作新策略
2019-01-14张兰苏
张兰苏
(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张家岗学校,河南 林州 456550)
学生安全不仅是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社会和谐安全建设的根本保障。学生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核心,也和保育员的安全管理密切相关。保育员作为学生生活管理老师,参与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也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个安全管理的成败。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是学校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从保育员角度探讨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的确是意义重大。
一、要求学生守常规、常坚持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是此时十分娇嫩,如果无法养成良好卫生爱清洁的规律,生活习惯可能会严重阻碍身体发育。由此可以看出,良好卫生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习惯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便能够形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且逐步提高的过程,所以保洁员必须要有耐心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无论是做什么事都贵在坚持,切记不要像今天这样做一件事,明天再做另一件事,应当使学生有章可循,违章必究,通过构建合理的作息制度以及必要的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学生在体育课后应当用肥皂洗手毛巾擦手,在饭前便后也应当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通过制定各项规则,使小学生能够积极遵守并且习以为常,养成良好的自觉性行动,通过严格的要求与反复练习才能够形成卫生习惯。
二、更新管理理念
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重视受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保育工作正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该深刻理解保育工作的概念,把保育工作当作学校的中心任务来完成。保育员在保障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工作中占据重要的比重,为有效改善现阶段教学管理的状况,学校应积极进行管理思维的创新,提高对保育人员管理的重视程度,引导保育员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自身工作职责。面对全新的教育教学发展形式,为切实提升小学保育员的工作效率,学校首先要引导保育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实时更新教学发展理念。依据《工作指南》中的具体内容,学校需要从社会、健康教育等层次对小学保育员进行理论知识教育,鼓励保育员自主学习专业的理论性知识,同时,结合自身实践行的工作经验,积极进行反思,从而提升小学保育员的教育思想觉悟。
三、坚持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保育员老师应坚持不断学习的原则。认真贯彻《纲要》和《规程》,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熟练掌握《保育员应知应会》的内容,并能运用到实践中,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集体交流、探讨,创新思维,提高业务水平。保育工作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保育工作的关注,深刻体会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党和政府应加强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支持,保证基础教育顺利的进行。家长要给予保育员充分的尊重,让他们知道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
四、立足学生心理——引导学生价值取向
保育员既是学生的服务者、教育者,又是学生的叔叔、阿姨,有责任、有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保育员在工作之余可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疏通日常遇到的困惑,使学生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寻求保育员的帮助,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工作时发现有些学生存在明显的情绪不佳或与人交际有困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在工作之余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情绪变化的原因,与学生一同商讨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不要害怕问题,而是要积极地解决问题,只有战胜了问题,才能从情绪中抽身出来,做情绪的主人。还有的学生在为人处世上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便适时通过表扬学生的行为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点燃学生的生活热情。同时,还与教师建立了机动的联系,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多角度覆盖学生,保护学生的心理。这样,通过围绕学生的心理展开工作,促使学生释放了压力,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保育员应建立的科学评价机制
若要使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健全,离不开保育员的精心培养和塑造,这就意味着保育员要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并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内容,让我们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健康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建立完善的保育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评估体系,才能使保育工作更好的开展,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遵守制度、卫生标准、配合教学、日常管理等方面,评估方式可以采取自评,领导班子复评,最后校长审核,同时,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评估,比如让保育员参加“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或“家长心中的好老师”等类似评选活动,使保育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准确,运作更加规范。此外,领导班子应该对保育员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检查,还可以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反映了解保育员工作的完成情况,只有完整、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保育员的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教育,保育工作的存在也由此而生,为了帮助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发展,推动保育工作的进步,社会以及学校必须摒弃对保育工作的刻板印象,要以进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保育人员的工作,帮助保育员走向教育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