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鞍旁肿瘤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2019-01-14吴志远宋民李真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3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鞘瘤垂体瘤三叉神经

吴志远 宋民 李真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放射科 (辽宁 沈阳 110034)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鞍旁肿瘤在MR的影像学特点,以此来提升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随机挑选61例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鞍旁肿瘤的病例进行研究,入选病例全部行MR平扫,其中46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对其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脑膜瘤(鞍旁)形态、信号、强化特点与其他部位脑膜瘤特点基本一致;神经鞘瘤中最多类型为三叉神经鞘瘤,跨中后颅窝呈哑铃状;侵袭性垂体瘤范围较大,累及鞍旁,常常包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海绵状血管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并呈向心性强化特点;脊索瘤信号不均匀,伴有斜坡骨质破坏;转移瘤常见于鼻咽癌的颅内侵犯;鞍旁淋巴瘤可为双侧性,伴颅底骨质破坏。结论:鞍旁肿瘤的MR表现特点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具有特异性,相互结合可有效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鞍旁肿瘤是鞍区肿瘤分类之一,因其解剖结构十分复杂,病变种类较多,MR是诊断鞍旁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效果明显,同时还能为临床医师肿瘤性质的判定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患者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1]。本文对61例鞍旁肿瘤患者的MR检查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诊断鞍旁病变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挑选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且经病理证实为鞍旁肿瘤的患者加以研究(61例),其中,男病患20例,女病患41例,年龄为11~78岁,平均(47.28±14.21)岁,就患者首发症状来看,共分为3例视野缺损、16例视力下降、5例眼睑下垂、15例头痛、6例复视、9例面部麻木以及7例视物模糊,对所有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MR成像扫描方法采用:SIEMENS MAGNETOM_ESSENZA1.5T全身磁共振成像仪,使用头部表面线圈。平扫运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轴位/矢状位T1WI、T2WIT1WI、FLAIR、DWI序列,层间距为2mm,层厚为8mm,增强则运用轴位及矢状位或冠状位T1FLAIR序列[2]。对比剂用GDDTPA,用量为0.2mL/kg体重,静脉注射后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在61例入选病例中,经病理结果证实,3例为淋巴瘤、15例脑膜瘤、3例脊索瘤、9例侵袭性垂体瘤、7例表皮样囊肿、9例神经鞘瘤、7转移瘤以及8例海绵状血管瘤。

从MR检测情况来看,15例病患检测出鞍旁脑膜瘤,其中,强化显著有12例,有6例可见脑膜尾征,有5例伴脑水肿,检出病患下部全部可见流空小血管影。9例侵袭性垂体瘤能清晰地见到颈内存在动脉包绕,2例病患伴斜坡受累,3例病患伴囊变。9例神经鞘瘤病患中有5例为三叉神经鞘瘤,其中有1例为恶性肿瘤,全部跨于颅后与颅中窝生长,中心可见坏死囊变情况,呈现出不均匀强化,1例恶性病患伴有瘤周水肿症状。8例海绵状血管瘤病患全部呈现出显著强化,均匀强化或者由外周逐渐向中心充填,呈向心性强化,病灶同时累及鞍内以及鞍旁,其中有3例病患呈哑铃形,1例呈圆形以及2例呈分叶形。7例转移瘤中有4例病患属于鼻咽癌转移,MR示海绵窦扩大,同时强化显著,所有病患都伴有斜坡骨质破坏情况,有1例属于腹腔恶性肿瘤转移,剩下的1例属于肺癌转移。7例表皮样囊肿病患的MR特点来看,囊肿沿着脑裂以及脑池塑形生长,有2例病患同时累及桥前池、桥小脑角池、环池以及鞍上池,检测出的病患DWI均呈现高信号。3例淋巴瘤病患均伴有窝底骨质破坏情况,病变范围较广。3例脊索瘤病患平扫出现不均匀信号,在为其增强后也呈现出不均匀强化,伴有斜坡骨质破坏情况。

3.讨论

蝶鞍的前界为鞍结节和前床突,后界为鞍背和后床突。鞍底一般厚约1mm 或更薄。鞍旁的主要结构为海绵窦,海绵窦是蝶鞍两层以及两侧硬脑膜间的静脉丛,此间隙由众多包有内皮的纤维小梁分开形成的小腔(互相交通),形状与海绵类似,所以被称之为海绵窦,海绵窦通常与我们人体眶内视神经周围间隙以及硬膜外腔相通,内有脑神经与颈内动脉穿行[3]。海绵鞍旁外侧壁自下而上为三叉神经、滑车神经与动眼神经的眼支与上颌支,展神经是从后壁Dorellor管进入海绵窦后再沿着外邻三叉神经以及颈内动脉眼支前行,并且分为2~5支。眼上静脉与眼下静脉导入海绵窦,而且与岩上窦、岩下窦相通。两侧海绵窦与海绵间窦相连。海绵窦外形是不规则的,前后径较大,而高径与横径较小。海绵窦在CT与MR冠状位图像上呈三角形,外侧壁稍内陷或平直,在T2WI与T1WI均呈现低信号,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同样呈流空低信号,在增强MR扫描时,海绵窦显著强化[4]。

鞍旁脑膜瘤侵犯硬脑膜及其附近的静脉窦,出现特征性的脑膜尾征,强化表现以及信号与颅内其他部位脑膜瘤相似;神经鞘瘤中最多的则为三叉神经鞘瘤,呈哑铃形跨颅后与颅中安窝生长;侵袭性垂体瘤累及鞍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包绕;海绵状血管瘤呈鞍内向鞍旁生长的哑铃形肿块,增强后强化显著,不均匀或均匀强化周边强化逐渐向内充填;脊索瘤全部为不均匀信号,伴有斜坡骨质破坏;鞍旁转移瘤大部分为双侧性,常见于鼻咽癌颅内侵犯;鞍旁淋巴瘤可为双侧性,伴颅内窝底骨质破坏。

综上所述,熟悉不同肿瘤的MR影像学特点、好发部位、强化方式等特征,有利于对病变做出正确诊断,同时进一步明确病变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能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猜你喜欢

鞘瘤垂体瘤三叉神经
舌尖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MRI融合技术提高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探讨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