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育的新模式
2019-01-14曹加平
曹加平
家庭环境中家长的因素,如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性因素,与孩子各种不适应问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如能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的科学性,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必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耿振美名教师工作室”课题组针对“同质性问题”学生的家长,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为学生家长的自我成长搭建平台,是践行家校合作共育这一理念的重大创新实践。
一、“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需要
一般来说,个体辅导和咨询是解决学生问题常用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个体辅导时间成本较高,当需要帮助的问题学生较多,而专业辅导教师和辅导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很难确保在第一时间为所有有辅导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现实情况恰恰如此:在中小学,学校配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比较有限,条件好的学校通常会配备1~2 名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条件欠缺的学校往往只能由学科教师兼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所能提供的专业心理服务时间极为有限。基于上述情况,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针对“同质性问题”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更为高效的方法。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往往非常大,而且这种影响是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如果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偏差,这种影响无疑是消极的、负面的。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同质性问题”学生的家长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无疑也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二、“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的策划与实施要点
为确保团体心理辅导的顺利开展和预期效果,必须精心设计辅导方案,包括活动的目的、对象、内容设计、时间安排、地点选择、团队带领者培训等。其中,以下几点对于顺利实现“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尤为关键。
1.“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位。
顾名思义,“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具有相同、相似问题学生的家长,团体辅导要解决的是这些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等。要注意的是,团体辅导并不是要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而是围绕“同质性问题”背后家长方面的原因展开,确保团体辅导的目标性、高效性。
2.“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的招募宣传。
为确保团体辅导的效果,在团体辅导成员招募过程中,必须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一个好的团体辅导宣传和招募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动的最终收效。现实的困难是,家长要么对孩子的问题缺乏责任意识,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要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加。这就要求团体辅导招募方案必须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从宣传内容上,能唤醒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唤起家长的责任意识;在团体辅导时间安排上,要考虑到家长的时间。
3.“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的筛选。
如何确保同质性,通常需要借助于专业的测评工具和面试评估。该研究在前期充分招募宣传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及与家长的沟通筛选出正式参与对象。从整个流程来看,较好地完成了“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的筛选工作,为活动的正式开展奠定了基础。
4.团体心理辅导带领者的选择与培养。
团体辅导带领者的专业素养,是决定团体辅导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严格选拔具有团体辅导带领能力的师资,并接受相关专题的教育培训。本次活动依托“耿振美名教师工作室”,以丹阳地区心理骨干教师为师资基础,通过专题培训、自学、技能训练等方式,不断丰富团体辅导带领者的专业知识,提升其团体辅导的应用技能。
三、“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的创新之处与意义
1.从学生现实问题切入,更能唤起家长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意愿。
该团体辅导方案立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家长最为关心和孩子亟须解决的问题,精心策划了面向低年级的“提高注意力,提升学习力”“好习惯成就卓越人生”“和时间做朋友”三个主题和面向高年级的“做有效管理情绪的家长”“亲子沟通,滋润你我”“孩子手机使用的有效管理”三个主题,充分体现了“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有助于激发家长的参与动机和意愿。同时,该团体辅导针对问题学生的家长,在招募宣传环节,通过主题讲座、招募书、QQ 群答疑等方式,让家长意识到“家庭”和“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成长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唤起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从被动的教育辅助者转变为积极的教育参与者。
2.以团体辅导为平台,更能提高问题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效性。
该方案以团体辅导为平台,严格筛选参与对象,控制团体人数,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参与家长的积极性和团体辅导的连续性,为整个活动方案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同质性问题”学生的家长为对象,有助于参与团体辅导的家长更好地表达、沟通,促进家长间的情感共鸣,有助于家长的自我探索、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与个体心理辅导相比,更能提高问题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效性。
3.以家校合作为导向,有助于开创家校合作共育新模式。
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从来都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任务。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形成共识,现实的困难是,如何真正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功能。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曾说过:“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如果把青少年比喻为庄稼,那么种庄稼的农民就是教师和家长。教师的成长经历了专业化的学习过程,但家长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过程,这种局面使得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学校教育,难以与学校形成有效的合力。要解决这一难题,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赋予他们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搭建了学校和家长沟通合作的新平台,既有助于学校和家长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也有助于形成教育共识,产生教育合力,是对传统的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形式的有效补充,开创了家校合作共育的新模式。
四、未来之展望
“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为家校合作共育开启了新思路,开辟了新模式。展望未来,如何进一步发挥团体心理辅导在家校合作共育等方面的功能,以下是几点建议。
1.加强团辅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团辅带领者的专业素养。
团体心理辅导既要看重形式,丰富有趣、轻松活泼、有吸引力,又要注重内容,聚焦目标,巧妙引导,潜移默化助力成长。团体心理辅导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团体心理辅导带领者是否具备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对人的理解、觉察能力、积极的人性观和心理咨询基本功是基础,是一名合格的团体心理辅导带领者必不可少的专业素养。这种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加强师资的专业化培养是当务之急。
2.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拓展团辅主题和受众。
团体心理辅导如果仅仅服务于“问题学生”和“问题学生”家长,很容易被戴上“问题”的帽子,把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等同于孩子或者家长“有问题”,如此一来很容易引发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防御甚至是抵御心理。因此,团体心理辅导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善于发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优点,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共同成长。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如人际、情绪、学业压力、自我探索、两性交往、助人感恩、快乐生活等主题,走在成长的前面,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功能,让更多人喜爱并从中获益。
3.搭建更丰富的团体心理辅导平台,将家校合作共育理念进一步拓展、落到实处。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推进剂,而团体心理辅导则是现实家校合作共育理念的重要平台。家校合作共育理念的真正实现,不仅仅体现在家校之间的合作,也体现在教师团队和师生团队之间的合作。因此,不仅要举办学生家长团体心理辅导,还应举办教师团体心理辅导、师生团体心理辅导,营造更加积极友善的教育人际氛围,实现教育过程中多种关系的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