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体系初探
2019-01-14陈蓉蓉
陈蓉蓉
(常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所面对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地进行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及制度创新,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规律、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并整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可以总结出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体系的战略核心、战略主题、战略目标、价值取向及战略指引等核心要素。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体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战略核心:“四个全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十分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培养战略思维,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党执政兴国的新局面。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又用“八个明确”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其中就包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1]。把“四个全面”看作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核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四个全面”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拓展和深化。在党的十三大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保证我们国家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的正确道路,必须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四个全面”就是要避免经济社会发展中因片面性而导致发展不平衡,就是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观点看问题,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并且在重申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生命线”的重要论断的同时,要求必须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强调人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讲的是发展问题,发展就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动力、法治支撑和政治保障。因此,总体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相当于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就相当于“两个基本点”[2]。所以说,“四个全面”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拓展和深化。
第二,“四个全面”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和提升。任何理论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依据时代和具体条件的变化,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才能成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就是在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和提升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都非常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等问题,并且强调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而“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得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变得更加清晰,内在逻辑也更加严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它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够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其中,改革是途径和动力,法治是根本保障,党的建设是核心和根本,这“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在新时代,“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刻理解“四个全面”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和理解“四个全面”,才能在实践中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好这个战略布局。
第三,“四个全面”是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模式的规划和创新。任何现代化理论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都是建立在该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具体阶段相联系的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途径,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又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方式,深化了我们对以往国家治理现代化模式和道路的认识。因此,必须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首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就要求到2020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其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再次,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也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要求,必须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才能不断开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尤其是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因此,“四个全面”一方面规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举措和重点内容,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制度体系,必须紧密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才能发挥整体性的系统功能,达到国家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二、战略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如习近平所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3]这鲜明地表达了新一届党中央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重任,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一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主要体现在习近平强调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运用上。这具体表现为经济上坚持公有制地位不动摇,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依法治国;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习近平根据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自觉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创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进一步将其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之一,从而使总体布局更加完善;第二,明确了奋斗目标,把我们过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改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把握和信心,对鼓舞人心,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并且提出“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还为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战略指导和实践指南。
三、战略目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它不仅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还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并且成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密切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提出并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指出其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既说明了中国梦在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个人层面都是相统一的,又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中华民族及中国人民的追求是一致的。因此,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更高要求,它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并且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为人民造福。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梦想的实现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此外,习近平还把“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目标紧密结合,把二者共同融入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习近平注重从战略上治国理政,不仅确定了短期内所要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还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了规划,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不仅提前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期限,还更新了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这样“两个一百年”与“中国梦”相互统一,共同指引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因此,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
早在习近平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而习近平在阐述中国梦及其实现问题时也深刻认识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是必须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基于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及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必须真抓实干,关注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需要。为了保证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还先后通过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四风”等,对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进一步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主体,自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普遍赞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十八大报告中,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新的概括,增添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内容,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顺应了人民群众要求更好生活、期待社会公平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阐述中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表明了中国道路就是“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道路,对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共同富裕紧密结合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不断创新改革的方式方法,将统筹发展与充分发展逐步纳入制度化和法治化的轨道上,进一步解决住房、教育、医疗改革等问题,以期通过制度安排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共同富裕理论及实践认识的深化与创新。
五、战略指引:五大发展理念
我国社会主义是在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上建立起来的,贫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起点的现状。从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以来,历届党的领导人始终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但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发展动力不足、区域发展失衡、不同群体收入悬殊等问题凸显,面对新情况,我国仍要在继续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重转变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方法,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正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对发展话语的又一次重大升华。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内涵:创新发展聚焦发展的动力问题,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创新提高到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高度,体现了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协调发展聚焦社会发展失衡问题,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这对于避免短板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聚焦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开放发展强调我国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着力解决我国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价值追求和最终指向,着力于解决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公平正义问题,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把“坚持新发展理念”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且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融通,为我国“十三五”的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成为新一届党中央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执政方略,也为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推动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