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草根”科研找到“台伙人”*

2019-01-14周才萍

江苏教育 2019年94期
关键词:档案袋草根研讨

王 燕 周才萍

一、计划先行——从个人“档案袋”找到团队共同的“方向”

《礼记·中庸》中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指计划,目标则是计划中最关键的内容。微型课题研究的团队只有引导教师把目标内化为每个成员的精神需要,使每个教师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动同团队的要求统一,达到最大化,团队才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引力,促进优良团队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1.个人“档案袋”。

团队的目标从何而来?要从每一个成员中来。团队建立伊始,为了解每一位成员的“特点”和“意愿”,我们特意制作了“教师个人档案袋”。 “档案袋”中包括:课题研究方向、发展设想和措施、成果形式设想、期望的同伴特性、个人特长及不足、“充电”方式、奋斗格言。教师在填写“个人档案袋”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特点,清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2.教师发展“心”动力。

要在校内推行教科研,靠行政命令强制实施,也许是有效的,压一压总比不管不问有效果。但很多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我要做”远比“要我做”有持续的动力。好比一辆加满油且性能良好的汽车,如果引擎不发动,依然寸步难行。因此,在团队起步前,我们首先提升教师发展的“心”动力,激发教师对个人发展的渴求,对教科研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情怀。

3.团队的方向。

在分析了“教师个人档案袋”后,我们遵循尊重和提高的原则,与真正渴望共同进步的团队教师一起商议,确立了团队的共同发展方向。

共同方向的确立,是依据团队成员的现有基础和团队建设的核心问题。因为是大家共同商议的结果,因此便成了大家的共同“目标”,由此,整个团队找到了相同的“方向”,在今后研究进程中就更容易凝心聚力了。

二、组织确立——让每一个人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马卡连柯曾指出:“集体是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它之所以是一个有机体,就是因为它那里有机构,有职能,有责任,有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如果这样的因素一点也没有的话,也就没有集体了,所有的只是随随便便的一群人罢了。”微研团队就是一个集体,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职能和责任。

1.各有所长的队员。

微型课题的研究虽然在区域内推行了几年,但是这个队伍依然很“年轻”,要使队伍不断壮大,需要在组建团队时考虑到很多因素,才能利于团队成员可持续发展。我们在选择团队成员时,注意到了年龄的老中青衔接,这样的安排利于结成互学互助小组;在学科选择上,尽量安排相同学科的教师一起研究,利于“共同语言”的交流。在成员选择上,还考虑到了个人的发展意愿,内在动因决定外部表现,大家意愿一致才能使团队拾级而上。

2.人尽其用的分工。

要让一个团队稳固,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存在感,都能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团队成员通过填写“教师个人档案袋”,对彼此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大家商讨出每一个人的“位置”:有的教师观察能力强,就让其承担观察记录任务;有的沟通能力好,就承担了后勤联络任务;有的组织领导才能强,就担当全面协调任务;有的媒体应用能力强,就担任技术指导之责……每一个人在团队中拥有了相对固定的位置后,团队的稳定就得到了保障。

3.灵魂人物的引领。

在一个团队中,一定要有灵魂人物的存在。在我们的团队中,有为团队精心制定整体活动计划的“执行官”,也有和团队成员“同甘共苦”的一把手校长。每一次团队“作业”,校长都会第一时间高质量完成;每一次团队活动,校长都会共同参与。这种默默的支持就是最好的引领。

三、活动指挥——在“三定”中找到团队活动“路径”

作为一个研讨团队,组织课堂观摩、研讨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因为团队中的各个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虽然承担着相同的学科,但是真正能坐在一起研讨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而作为研究团队,共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面对这样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如何走出一条团队研讨之路?团队活动的指挥,活动的组织开展十分重要。

1.定点开展。

我们搭建团队网络媒体平台,拓展“抱团”的时空,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实时互动。建立微信群和QQ群,这样大家就可以突破地域局限,团队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更加灵活。因为人数较多,我们还分了三个小组群,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发言的机会。

2.定时活动。

任何研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时间,如果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那么研究就是“一纸空文”。作为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研究时间,那么团队仍然是一盘散沙。结合教师工作实际,我们最终确定每周三晚上8 点为微研成员研讨时间。慢慢地,这些成员便习惯了一到这个时间点就守在电脑前,进入集体大讨论状态。因为每一个成员都能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也就达到了我们理想的状态。

3.定向研讨。

在周三讨论前,我们会提前告知本次研讨的主题,让成员们围绕主题先进行第一轮思考。写了第一轮思考的成员才有资格参与周三晚上的讨论,否则就被取消资格。有了第一轮思考,那么讨论就会高度集中,效果才会更好。

除了周三的研讨内容,另一份“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线教师,实践经验很丰富,但是理论基础较差,因此,开展广泛的阅读是研究的“标配”。微研团队通过每周的“交作业”——交流阅读心得,为成员们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逼着”教师们不断理清问题背后的教学规律,持续为教育实践注入理性元素。成员们的“作业”通过制作“美篇”或以公告的形式发到QQ群中。

依托网络,围绕主题,展开交流和探讨,有利于教师更加密切地切磋技艺、增进感情,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力量协调——从课堂研讨中探寻团队研究的“抓手”

“协调”重在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为课题研究服务。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是教育教学实践,微型课题研究也不例外。而对于这个团队来说,研究抓手最重要的就是课堂。那么如何发挥团队优势进行课堂研究呢?

1.同题异构课。

“同题异构课”是团队中课堂研究最多的类型,我们让相近课题的多位研究教师选用同一教学内容,对教学常态课和课题研究课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对比、分析、诊断,从而借助研究的力量改变课堂,解决问题。因为研究方向、研究目标、研究策略相类似,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研究,更有对比性,更能发现研究中的问题。

2.序列性磨课。

微研团队研究是推动教科研落地于教学实践的有效载体,课题研究中一些方法、策略,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课堂研究才能发现问题、看到成效。而微研团队中需要分工明确,请一位能力较强的教师担当主研教师,带着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某一个或一组的阶段性问题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进行验证,其他成员作为观察者通过课堂观察寻找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方法,提出教学改进建议或调整预设的研究策略;主研教师进行再次课堂验证,如此反复实践,最终确定研究问题的解决方式及课堂教学方式。

3.跨学科磨课。

在组建团队之时,我们就有意识地吸纳了不同学科的教师。在课堂研讨中,我们进行了尝试,让教师跨学科听课、评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数学教师评语文课,让语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意条理,语言严谨;音乐老师评数学课,让数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增强艺术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微研团队能使学科融合成为可能。

五、节奏控制——沉下心来找到团队特有的“表达”

微研团队在建成之后,就要有意识地逐步推进,让队伍的“节奏”有条不紊。动,开展研讨时积极热烈;静,反思表达时沉着理性。

课题研究的“表达”要求就是要有理性思考,这是无可厚非的,研究需要深入地概括和提炼,但是对一线教师来说,更加偏重于感性描述。罗素说:“真相是重要的,想象也是重要的。”这就说明了感性表达很重要,而且这正是教师的优势和特点。依据草根研究的特点,我们最终确定团队表达的方式为三种系列表达的层层推进。

1.“问题呈现”系列。

教师的研究基于实践,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是表达的重要内容。比如,团队中的一位语文教师就习作自主修改进行了研究。作文能不能做到自主修改?能。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进行修改?问题不大,借助量表厘清作文的标准,并依此进行打星。因为问题切口小,解决策略得当,她的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路径,在论述中清晰可见,效益明显。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研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分析问题,预设策略,呈现问题解决路径,进而进行理性提炼。

2.“情景再现”系列。

教师表达时常常会描述自己研究时遇到的人与事,情不自禁地进入教育场景,而这种场景的描述会有很强的“代入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和教师一起反思回味。团队中一位音乐教师在研究音乐学科中学生的即兴表演时,就用教育叙事的方式,记录下了几位学生的即兴表演,学生的课堂表现令教师惊喜,而她的表达方式也让人惊喜。当教师最终完成课题研究后,这样的“情景再现”就可以编成一部“课题研究剧”了。

3.“夹叙夹议”系列。

教师不善于长篇大论,但是善于在叙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教育教学随笔。随着夹叙夹议的层层展开,对问题研究的深度也在层层深入。团队中的很多教师在撰写研究报告时,提炼出的观点就是基于教育教学随笔,这样的表达不仅有理性的思考,也让人看到了研究者的心路历程,案例鲜活生动。我们把团队教师的教育随笔汇编成《“草根”科研“合伙人”的故事》,让之后的研究者阅读后了解微型课题研究者鲜为人知的“秘密”,从而感受到课题研究其实并不遥远。

我们还尝试出版团队刊物,把研究教师的学习心得、读后感、研究设计、阶段成果等借助网络媒体,制作成电子小报、研究简报等,通过微信、QQ的方式传播;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论文投往杂志,让区域外的同行也能看到自己的研究“痕迹”,扩大研究的影响,推广研究的成果。

“抱团”的目的是为了“取暖”,“抱团”的研究团队是为了共同研究、共同磨课、共同提高。通过微研团队,联通了校际的研究力量,“合伙人”们找到了一条从事科研的草根化研究之路。展望未来,微研团队一定会发展壮大,更大地发挥出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素养的作用。

猜你喜欢

档案袋草根研讨
王燕清:从草根创业到世界领先
反思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国内档案袋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概述
一种方便教学管理使用的档案袋设计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校园“三剑客”
草根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