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目的优方法强能力

2019-01-13何健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研体育

何健

体育教研活动是推进体育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增强体育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基层体育教师解决在课改推进和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本文将从激发教研动力、优化教研方法和增强教研能力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质量,实现有效参与教研的目的,让体育教师站在教研活动的正中央,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和主人,同时让教研活动服务体育教师成长。

一、明确教研目的,激发参与动力

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专家学者们的事情,做一个普通体育教师只要能上体育课,能带业余训练即可,这是对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的片面认识,更是对体育教研活动内涵的错误理解。其一,体育教师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需要参与教研活动来解决;其二,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需要参与教研活动来学习和论证;其三,体育教师专业的成长需要教研活动的舞台来锤炼和提高。对于教研积极性不强的体育教师,要使其明确教研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其专业成长期望值。首先要求每个体育教师制订近远期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各个时间段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其次要组建教研团队或学习小组,让每一个体育教师都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教研团队,在团队的引领下参与教研;最后要为每一个体育教师搭建教研的平台,包括承担公开课、讲座任务和外出学习机会等,让其体验教研带来的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增加其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优化教研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有了参与教研的积极态度,更需要有效参与的方法,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高效率参与教研?笔者建议从教研前的准备、教研中的专注和教研后的反思三个方面优化教研参与方法,提高教研效果。

(一)教研前的准备

1.自我专业能力诊断

专业成长过程中每个人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是不一样的,专业的进步是建立在对自己专业能力的准确认知上的,只有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才能在教研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扬长补短。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我哪些方面是欠缺的?在教研中我想提高什么,是体育课上课技能、体育教学理论水平还是教研写作水平等?知道自己的短板,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在教研活动中就会有针对性地去关注和提高,教研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建议每一个体育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每年做一次自我诊断和评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并提出完善和提高专业能力的计划和措施(见表1)。

2.做好教研前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在体育教研活动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做好教研前的准备。建议体育教师在参与体育教研活动时提前向组织者获取本次活动的《会务手册》,了解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将会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有谁上课,上课教师的风格特点是什么。有谁讲座,讲座的内容是什么,对相关论点和问题自己的个人观点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要提前通过网络和查阅文献等途径收集好与本次教研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对教研活动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改进建议,带着解决不了的问题参与教研活动,随时准备向专家和学者请教(表2)。

(二)教研中的专注

1.仔细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思想、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是执教者和设计团队所有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的呈现,教研活动中要像解剖麻雀一样去研究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如分析教学思路的新颖性、单元计划的适切性和课时计划组织的合理性等,了解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流程。重点观察教学目标的设置、辅助性练习或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主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手段策略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听课观摩执教者教学预案与实际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是如何协调的,从临场调整的内容和方法的合理性上去看执教者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条件允许的团队可以按照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项目特征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分配任务,让体育教师带着任务参与教研。

2.科学记录看课笔记

一流的随堂看课记录能反映出参与者的教研态度和教研水平。个别体育教师听听激动,看看佩服,就是懒得动笔,过段时间头脑中就没有什么痕迹了,参与教研变成了走过场。科学的随堂记录既能弥补人的遗忘缺陷,又能为教研积累材料。看课中怎么样记录教学流程更有助于教研呢?笔者推荐流程+点评的随堂记录方法。在看课中既要清晰地记录执教者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学指导、学生的学练表现和组织的队形流程,辅以图片和视频,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全程摄像记录),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足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建议,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改进的方法。瞬间的感悟和灵感更应及时记录,以便教研活动后再进行拓展研究,这种现场思想碰撞的感悟也许就是一篇教研论文的切入点(表3)。

3.把握交流研讨的发言机会

看课结束后往往会安排评课和交流研讨,这是一个观点和理念碰撞的舞台,更是一次进步和提升的机会。很多体育教师在教研中往往把握不住这个机会,不敢在这样的场合进行评课和交流,这一切都源于没有充分的准备和专业的不自信。笔者建议在看课记录的环节就要为研讨交流做准备,要及时记录自己在看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自己不同的见解。看课后要及时梳理课中的问题和观点,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与执教者和设计团队进行面对面交流,解决相关疑惑。所有参与者都要放下思想包袱,教研只有观点的不同,只有方法的合理与否,没必要担心讲不好而丢脸。能把自己的理念和观点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一种成长。

(三)教研后的反思

很多体育教师以为看课、评课交流结束了,教研也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后续的反思和提升才是教研的关键。热闹的教研现场只能说明教研的组织成功,教研能否真正为体育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助力是教研后参与者的反思与提升。不要看课评课一结束,看课本就束之高阁,涌动的思潮又重回平静。真正的教研者是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与教研现场的差距,要让教研活动中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1.进行二次备课和上课

教研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对教研中的新问题、新思想和新方法进行反思和完善,在执教者和设计团队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和二次上课。看看哪些方法和手段能在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中用起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技能和方法都模仿和借鉴,这些都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能力加以融合,方能内化为自己的体育教学能力。

2.积极撰写教研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体育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参与无数次的教研活动,也只能是简单的重复只有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才能改进教学水平、提高专业能力。对教研过程中的问题要形成自己的听课感悟和反思。建议参与者将感悟和反思變成一篇篇小论文,并不断修改和完善,争取在杂志上发表。

体育教研的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只是个观众;体育教研的平台再好,自己不主动参与,永远只是个局外人。只有具备强烈的专业成长期望,掌握先进的参与教研方法,并且锲而不舍地坚持,才能让每一个体育教师都站在教研活动的正中央。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研体育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我们的“体育梦”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