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史研究的经济价值问题探讨

2019-01-13陈燕华

中国市场 2019年34期
关键词:经济价值教育价值

[摘 要] 校史研究具有经济价值,但是校史经济价值往往未被挖掘出来。文章主要基于校史研究以及校史研究所具有的文化、教育、时代价值分析如何实现校史研究经济价值的转变,同时也提出校史经济价值的发展策略,为校史研究的经济价值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校史研究;经济价值;教育价值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4.124 校史是一个学校的重要发展历史,从学校的成立到当下,校史囊括了一个学校的每个发展细节,校史一般是以编年史的形式进行编写的。每个学校都有相应的发展历程,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中,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拥有大量的文化资源,成为一个学校继续前行的重要参考。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校史研究的过程中,校史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时代价值、教育价值,很多学校都只将校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校史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影响下,深挖校史文化的经济价值有助于学校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1 校史研究的特点

校史研究中,一般是由学校档案馆、图书馆以及专门的校史文化研究文员来开展相应的研究,校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延续性。校史研究是一项具有延续性的工作,很多学校刚成立时,并不重视校史研究,尤其是很多新中国成立前后成立的学校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才重视进行校史研究,但是当一个学校开始重视校史研究,并着手进行校史研究之后,其就能够将校史研究延续下来,形成积累。

(2)延展性。校史研究具有一定的范围、内容上的延展性,其并不仅仅是对学校每年发生了哪些事件进行记录,还会收藏学校内的影像资料、人物资料、获得奖项、校友名录等,所以,校史研究的范围很广,是一项十分庞杂的工作。

(3)真实性。校史研究必须坚持真实的底线,所有的校史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论据论证,不能随意编纂,所以校史研究工作必须十分严谨,而且要有相应的真实可靠的依据,只有先保证真实,才能发挥校史研究的文化和经济等价值。

2 校史研究中经济价值的挖掘问题

(1)没有意识到校史文化的经济价值。校史研究具有经济价值的理念本身是得到认可的,但是大多学校并没有提出在进行校史研究时要挖掘校史中的经济价值,并且在进行校史研究时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可见,大多学校的管理者和校史研究部门仍然用传统的思维来看待校史研究,没有转变思路,也没有意识到校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相关的可参考性的研究比较少。当前校史研究中的一些相关的资料都是从文化角度入手的,校史中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十分明显,一些相关的研究具有很多重复的理论和观点,这也引导着相关的研究者仍然将校史文化作为校史研究的主要方向,缺乏研究创新,也因为研究思路的单一化导致了校史文化的研究并不活跃。

(3)校史研究者缺乏经济思维。校史研究者大多是学校内部的专家学者,这些研究者大都是属于文学、历史、图书馆等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于校史的资料整理、内容研究等都做得非常到位,但是这些研究者缺乏经济思维,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很多学校都比较缺乏发展资金,如果能从校史研究方面获取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缓解学校的部分资金压力。

3 校史研究的经济价值转变策略

(1)从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校史研究具有文化价值,因为一个学校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学校文化的体现,从这个学校的发展开始,其必然有着相应的校训、校园文化、学子榜样、社会贡献等,尤其一个学校的发展历史越长,其所具有的校园文化就越浓厚。一个学校校史中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内涵非常丰富,而校史中的一些大事记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转变成经济价值。比如校史编纂出来的书籍可以形成出版并且销售,一般来说,校史编纂出来的校史书籍都比较枯燥无味,这类书籍只是保存在学校的档案室和图书馆中供人查阅资料使用,但是学校的学生和校外人士对校史并不了解,如果可以将校史的写作进行文化艺术的改变,融合一些背后的故事等,可以形成人们对于校园的更多的认识,与此同时,这种校史文化书籍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另外,在文化价值的经济价值转变方面,还可以将文化故事理念转变成影视故事,进行影像故事的重构,比如《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就是结合了高校的校史、融合人物故事改编而成。类似这样的文化价值实际上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只是需要相应的校史研究人员和校史相关部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识,去主动挖掘校史的经济价值。

(2)从教育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校史研究中也存在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形成相应的教育价值,这种教育价值一般只在学校内部进行使用和传播。比如学校内部可能有校史展览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尤其对于高校来说,校史展览馆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何将教育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是值得研究的方面。从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本身就具有相应的附加值,基于校史形成相应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可以实现经济价值的转变。当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免费教育之外,其他阶段的教育还属于收费性质的,只是学校作为事业单位,但教育收费方面都相对较低,而往往是学校外的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收费较高。那么,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入开发的话,其实还有更多的经济价值,如学校的校史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就可以形成经济价值。比如,学校结合自己的发展历史以及知名校友的事迹可以建设相应的校史展览馆,展览馆可以对外开放,并且开发校史展览馆的教育功能,从而收取一定的参观费用,这样一来,校史展览馆不仅可以成为学校内部的教育基地,还可以通过售票来获得一定的运营费用,节省学校的开支。又如,学校校史资料可以进行整理出版,学校校史办公室也可以自办刊物,形成学术性的期刊,从而获取一定的发表费用和广告宣传费用。

(3)从时代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校史研究也具有相应的时代价值,而校史的时代价值也可以转变为经济价值,其所附带的时代价值主要是当下社会、经济、教育、学校发展向过去经验借鉴的价值,所以基于时代发展的思维是可以让校史文化也可以成为当下的一种流行文化,从而产生经济效益。比如基于城市文化可以形成一个城市的文化周边产品,那么基于校史也可以形成校史文化的周边产品,这些周边产品是可以以现代的产品形式所展现出来,里面内涵丰富的意义,外在形态可以十分多样,同时也可以兼具功能性。比如,以学校校史文化的时代特征来制作一套纪念性的手绘明信片,那么这套明信片就具有了相应的经济价值。以此类推,所有基于校史时代性特征所开发的产品都可以形成经济价值,比如胸针徽章、纪念币、纪念杯、纪念性的文具以及各類具有宣传性特征的产品等,都能够在学校内部、学校所在的城市内或者是互联网上进行销售。另外,学校所在地所开展的一些实践性活动也可以结合校史来开展深入挖掘,从而形成一些地推活动,获得经济效益。

4 结论

综上所述,校史研究具备多种价值,而经济价值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在校史研究中应该在文化、教育和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深挖经济价值,让校史研究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相关的校史研究和管理部门应重视对校史经济价值的挖掘。

参考文献:

[1]蔡滨. 新时代高校校史研究的价值生态建构[J].教育评论,2018(11):79-80.

[2]陈静. 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路径初探[J].开封大学学报,2018(4):10-11.

[3]李克. 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实质与运行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109.

[作者简介]陈燕华(1967—),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学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猜你喜欢

经济价值教育价值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