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019-01-13温书臣
温书臣
[摘 要]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心理学思潮。在教育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新理念,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心理学主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应对人的心理现象和思想情绪,从而激发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巧妙运用积极心理学,使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被充分调动起来,可提升每个学生的积极力量,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一、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课堂的快乐
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部分教师有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意识,但实施起来,也总是具有很大的象征性,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主权”,参与课堂也往往不够积极。为此,课堂上,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按照个人的意愿和兴趣,发挥主观意识,认真独立思考,主动挖掘问题。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压抑和束缚,学习中拥有较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空间,在内心无形中就树立起强大的独立自主意识,自信心和创造性也会在不自觉中萌发。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认为,一个人的总体幸福指数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和之后的环境影响以及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综合而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就是在教学中充分放权给学生,从而激发出来的学生潜在的心理能量,这种能量在课堂上释放得越多,学生在课堂上就越能享受到作为课堂主人所带给自己的快乐。
当然,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十分重要,但脱离和淡化教师的引导职责也不现实。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正确引导,尔后再放开课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和思考,使“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固有教学模式得到改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多增加其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培育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愿学乐学
积极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能够激活人的各种行动倾向,可以带来人生的转变。基于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善于培育学生的积极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的情绪有更多的时间处于积极的状态。在学习“跟烦恼说再见”这节课时,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歌曲《快乐你懂的》的同时,通过讲述迪士尼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摆脱烦恼的经历,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日常烦恼的方法,当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时,都给予正向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课堂上经常这样做产生的效果就是学生发言的顾虑少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愿意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给予学生美好期待,让学生拥有成长的力量
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学生无形中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和暗示,且这种暗示是学生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重要力量。这种效应可以带来很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觉得“我能行,我优秀”,从而保持自尊自信的心态,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
曾经在二年级上课时,让全班学生举手说说自己的优点,令我吃惊的是竟然有五名学生说自己没有优点。我小心地私下里询问,原来是家长和老师批评指责让这些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家长和老师不恰当的语言有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自信,甚至是一生的幸福。后来我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比方说你在家帮妈妈打扫卫生吗?你给爸爸端过水吗?你曾经让同学用过自己的物品吗?你帮助过比自己幼小的孩子吗?……当从细小问题入手询问时,我发现在他们身上一样存在着许多闪光点,只不过被我们大人武断地忽略掉了。
其实,要使学生拥有成长的力量,我们需要不断地给予学生美好的期待,这樣学生就会不断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带来自尊的满足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自身的积极力量,不断在学习中获得成长。
总之,巧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学生的校园生活,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唤醒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充分挖掘与发挥其潜能,使之不断积蓄成长的力量,爱上学习。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有益于学生享受校园生活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参考文献:
[1]郭恺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提升[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6).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