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2019-01-13李双吴丽霞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李双 吴丽霞

[摘要]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佳等问题。为充分满足行业企业对于工匠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充分发挥自身的工匠型人才供给职能。然而基于供给理论视角来看,高职院校在工匠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供给力度亟待加强、供给环境亟待优化、供给条件亟待完善以及供给结构亟待调整等困境。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供给力度、优化供给环境、完善供给条件、调整供给结构来加强工匠型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工匠型人才供给水平。

[关键词]供给理论;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

[作者简介]李双(1981- ),女,湖北钟祥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吴丽霞(1983- ),女,湖北黄冈人,常州大学,讲师,硕士。(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ZDSK03,课题负责人:李双)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24-0041-04

加强工匠型人才培养,不仅是高职院校维持发展动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基于供给理论视角,探究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困境与出路,对加强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供给、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供给理论概述

高等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劳动者,意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则以各种各样的薪资待遇吸纳劳动者,这种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的动态对接使得人才流通更加顺畅。

现阶段,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逐渐向制造业强国进阶,需要更多的工匠型人才及专业复合型人才。为进一步保障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平衡,即使院校的工匠型人才供给与市场的工匠型人才要求进行有效衔接,高职院校需做到:首先,加强供给力度。高职院校要全面开展科研工作,充分了解市场、行业及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给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调研数据要定期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实施方针也要适时改进、调整,力求最大程度地调和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其次,优化供给环境。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引导工作,规范校规校纪,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还要转变教育观念,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制订的学习方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保证供给的效率。再次,完善供给条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资源配置问题,以明确的标准来规范教师团队的工作行为,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学习深造,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合理利用政府拨款及社会教育资金资源,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购置先进的设备仪器。最后,调整供给结构。高职院校要加强市场调研,确保全面掌握岗位需求,以便做好规划。同时,根据调研结果与预测结果优化专业结构,并加强与区域优秀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宽度,提升供给结构的合理性。

二、供给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困境

1.供给力度亟待加强。首先,许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工匠型人才培养工作时对相关岗位需求不够了解,没有制定出完善的培养规划。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面对庞大的学生数量没有做好选拔工作,导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缺乏理论依据,教学形式存在弊端,无法完全迎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再次,学生接触真实生产环境的机会较少,缺乏工匠精神的指导。最后,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同感不强。

2.供给环境亟待优化。首先,政府的引导工作不到位,社会零散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导致社会大环境下的人才培养计划不能有序进行。其次,高职院校的校规校纪无法适应高职学生发展,借鉴普通高校制定的校规校纪束缚了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发展。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校园建设力度不够,院校区域划分存在弊端,缺少特色内涵景观建设,导致学生的校园归属感不强。最后,学生的个人理念落后,自身內环境狭隘,存在学习功利化的问题,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选择专业时往往考虑的是待遇、环境等因素,而没有依照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导致自身学习效果不佳。

3.供给条件亟待完善。首先,高职院校的项目开展资金来源不够稳定。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而缺少其他途径的筹款,所以在办学过程中难免会面临资金不足等问题,阻碍教学质量提升。其次,高职院校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在毕业后便直接上岗参与教学工作,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现场生产的工艺流程不够清楚,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工作环境。最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平台;相关仪器的使用率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监管力度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4.供给结构亟待调整。首先,高职院校的调研工作质量不高,相关教育规划存在问题。高职院校对区域内的人才结构不够了解,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其次,高职院校对市场环境并不了解,使得院校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人才,而很多学生毕业后因为所学专业就业面窄而待业。正是因为院校的调研工作不到位,对用人市场缺乏了解,才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最后,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能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企业没有承担起相应的人才培养责任,没有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导致院校办学压力过大,阻碍了工匠型人才培养。

三、供给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出路

1.加强供给力度。首先,高职院校要完善工匠型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工匠型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要提前做好相关规划工作,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先通过选拔的方式选出合适的学生,并通过前期培训与考察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形式的培养活动。

其次,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工匠型人才培养制度,使得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据可依。高职院校可以将师徒制和导师制有效结合起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位专业技能师傅。导师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师傅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奖学金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完善的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工匠型人才培养。

再次,高职院校要提高工匠型人才培养质量,继承和发展优秀的职业技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知识与技能同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中构建知识体系,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掌握技术要点,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高职院校要做好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宣传工作,使工匠精神能够深入人心,使社会公民能够认可工匠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可以在政府、社会、企业的支持下开展各类技能大赛,使优秀的工匠型人才受到社会的关注;树立工匠典范,营造激励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2.优化供给环境。首先,高职院校要做好相关引导工作,改善社会大环境。其一,加强政策管理,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高职院校要以国家制定的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及人才培养目标为教学依据,做好相关教学工作,保证工匠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进行。其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高效完成个性化教学任务。其三,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信息交流平台,为工匠型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高职院校要规范校规校纪,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其一,高职院校建立起“德技双全”的教学环境,将职业道德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用先进的职业理念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其二,高职院校管理者与教师团队努力营造适合工匠型人才发展的校园环境。院校在优化校园环境时,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内特色景观建设,陶冶师生情操,提升师生审美观,利用文化宣传专区或特色植物开展启发式教学;同时,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完整地展现院校的教育内涵,适当设立雕塑、标语,有效地推进学生向工匠型人才发展。其三,高职院校建立健全机制,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

最后,高职院校要促使学生打破传统观念,不断改进个人的内在环境。高职学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要以自身优势及兴趣为主要依据,认清社会发展前景,打破传统观念,崇尚劳动,更新自身环境,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劳动者,不可抱有偏见,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学习一技之长,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找准兴趣点,挖掘自身的内在价值。

3.完善供给条件。首先,高职院校要构建牢固的项目发展资金链,全力保障院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性。教育资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教育投入经费比重,在经济方面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鼓励企业承担一部分人才培养资金;优秀校友等社会力量可以通过捐赠的形式对院校办学提供帮助;院校自身也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拓宽教育资金筹备路径,以求建立更加稳定的办学资金链。在此基础上,院校要合理利用教育资金,使得每笔钱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工匠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工匠型人才的教育力量是来自企业的优秀的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应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自身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以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工艺流程、适应社会生产环境。同时,院校要营造重视技能人才的氛围,努力配合、支持教师的工作,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工匠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优越条件。工匠型人才要努力做到工作零误差,然而这样的本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练习和反复矫正。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初期就要做好思想准备,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中,适应真实生产环境,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提高自身素养。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能力锻炼机会;合理规划专业设施设备的使用,增加机器的利用率,推动工匠型人才的技能学习和岗位培训相结合,使得院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紧密相连;鼓励学生学习师傅的良好职业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4.调整供给结构。首先,高职院校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并提前做好规划工作。人才需求预测是指为了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国家发展要求,相关工作者要以一定指标或数据剖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合理预测规划国家人力资源的发展前景,了解人才层次变化,做好应对措施,并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人才需求预测可以清楚地表现出不同类型人才的被需要程度及发展趋势。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可以帮助院校找到人才供给与需求失衡的根结所在,通过问题的发现与改进使得人才供给与需求趋于平衡。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人才结构预测安排,切实了解相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包括规模需求和质量需求),及早准备好应对措施。

其次,高职院校要通过市场调研结果与预测结果及时调整自身专业结构。院校可以扩大社会紧缺人才的相关专业招生规模,适当减少社会饱和人才专业的招生数量,从专业的数量、规划、布局等各个环节加以优化改进。院校要尽量避免专业设置的重复性,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程度,在继承创新传统专业的同时也要发展新兴专业,使得教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同时,院校还要以区域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开展特色教学,打造自身的办学亮点,完善自身的专业体系设置,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最后,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区域优秀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宽度。学生仅仅依靠在校学习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要想成为优秀的工匠型人才,还需经历长时间的工作实践。对此,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技艺训练的优势,帮助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企业要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帮助院校明确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使得院校了解地区优秀产业的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1]鲍风雨.“工匠精神”如何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中[N].中国教育报,2018-07-03(9).

[2]张祺午.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0):10-14.

[3]刘贤明.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生态价值观及工匠精神传承与拓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77-80.

[4]张宇,郭卉.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培养的价值支撑[J].教育与职业,2017(19):70-74.

[5]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1-26.

[6]陈山漫,王媛.“工匠精神”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5):37-39.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