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和职改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1-13张素芳
张素芳
摘 要: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发布为依托,探究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职业教育改革;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4-0148-02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高速发展,同时也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变革。经济发展速度迅猛提高要求有相应的人才作为支撑,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上日程,2019年初国家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再一次将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作为改革重点,提出要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办高质量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上也以实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的人才为主。但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并非一日之事,只有紧密跟随信息化技术发展,不断改善教学配备,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优质资源、良好环境及优秀师资。
一、信息化背景下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经济市场变化迅速,瞬息万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共享机制的建立,当前信息化时代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更多的要求,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熟练掌握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等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财经法规,具备财务综合分析,以及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等的实践性人才。
二、信息化和职改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高度模仿本科类院校,理论与实践重心偏移。国家开办职业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具有高度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新型人才缺乏而需要且需要采用的解决方案。而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并没有对自我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所以在教学模式上模仿本科类院校,更有甚者竟然照搬某些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过度重视理论讲授,轻视甚至是完全忽视实践教学,会产生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运用不如本科生,实践能力也不足,最终导致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毫无优势,这俨然偏离了国家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2.师资力量有待增强,“教”与“学”中心不明。信息化教学方式有赖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对于大多数任课教师来说,仅限于简单的多媒体投影的操作。首先,教师对于智能化的信息操作的了解十分匮乏。甚至有教师认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基本不变,并不像财务会计、税法那样变化迅速,因此在教学中仅以教材为蓝本、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其次,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完成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很难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如何对任课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培训,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再次,专业任课教师多数是由高校毕业生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的,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在讲解原理的基础上演示相关案例。这其中并没有清晰梳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的流程,缺乏实践的佐证,因而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会发现实际工作过程与在校所学内容的偏差,由此也不断产生困惑,无法更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相关的岗位中。最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学习新知識、新技术仍然是被动输入状态,缺乏主动性。而当下身处大数据与云计算时代,财务管理工作复杂多变,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如果缺乏学习主动性,将在以后无法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逐渐被社会淘汰。
3.信息化设备应用不充分,教学资源亟待进一步开发。我们身处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时代下,随处可见信息化所带来的影响,教学也不例外,与专业相关的主要体现为多媒体教学设备、会计电算化等。当前信息化教学环境已然建立了起来,并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由于硬件、软件和管理维护等问题的影响,任课教师并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多数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利用的仅仅只有播放PPT课件的功能,所形成的仍然只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化教学结构,并不能满足学生群体的适应性需求,形成了“高资源、低效率”的尴尬局面。很多高职院校也会引入一些具备信息化特征的教学软件、APP等,虽然也会针对全校教师进行集中介绍培训,但后期结果很不理想,使用的教师人数较少,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浮于形式化。通过对财会类专业学生进行采访调查,我们发现在信息化背景下多数学生希望能得到教师对其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支持。但由于课上教学时间有限,这一需求只可能在课下才能得到满足。然而由于课下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任课教师无法做到对每一名学生都能进行课下一对一的辅导。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建立课下师生交流互动平台也应融入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教学体系中。由此,与传统的以作业形式来收集碎片化成果相比较,开展更进一步的互动交流,才能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三、信息化和职改背景下实现高职院校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1.明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国家从开办职业教育开始,一直都比较关注其发展,尤其最近几年,不断提出关于优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足见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产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各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加急迫,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加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承担着培养财务管理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应以职业教育定位为指导,明晰自身教学理念,着重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等,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职场竞争中发挥自我优势。
2.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学”相长。信息化社会对于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执行人,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学习财务管理新理念,形成“教”“学”相长的优良发展模式。例如,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具备一定信息化操作技能,因此培养对应的师资力量也不容忽视。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中可以尝试跨院系合作,邀请计算机专业教师针对财会专业教师进行计算机软硬件常见问题的培训,展开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进而能够有效解决难以应对软硬件设备方面问题的尴尬局面。不仅要鼓励相关教师积极参加跨学科技能培养活动,更支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跨学科专业进修和提高学历层次。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前沿信息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及时更新教师本专业知识结构,更要拓展信息化相关的知识面。此外,还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参与信息化背景下课程的设计、教材编写及课程制作等环节,通过亲身参与来提高自身专业化技能水平。
3.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提高信息化设备利用效率。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建设了相关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实验室,也购置了与教学配套的专业化财务软件,但距离真正信息化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改善软硬件设施,并提高信息化设备的利用效率。
首先,由于财会专业的信息化应用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应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在开展专业课程之前。财会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当具有针对性,将财务模块软件练习也融入其中,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完成信息化教与学的第一步准备工作,而与之对应的实训室硬件设备应当齐备。因此在院校方面应予以重视,逐步扩大实训室面积、实训环境,保证信息化应用的硬件条件能够达到要求。其次,在软件条件方面,应大力支持购置相关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将在教学中有关企业财务处理的内容以仿真模拟的形式呈现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中,一方面,使学习者在接触财务管理理论之初就能够形成立体化形象化的认知,丰富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能够熟悉基本操作,快速适应实务操作性更强的信息化课程。最后,校内实训室不仅要满足会计电算化基本的教学与实训需求,还需要建设具备ERP模拟沙盘实验室、业财一体化财务平台等,构建仿真的职业氛围,从而实现产学一体化。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展开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从各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可利用的信息化资源,才能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将新技术、新概念、新方式引入人才培养模式中,从而改变传统的固有的理论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意义上,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与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融合创新。进一步将在线课堂、移动设备融入传统课堂,设计更贴近学生需求、更新颖、更具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出更高质量、更具专业性的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譚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教专业建设的影响论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5):431.
[2] 孙善学.职业教育课程论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4):162-177.
[3] 康俊.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9):148-149.
[4] 杨淑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267-268.
[5] 史振宇,苏英伟.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时间教学资源库建设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