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积淀“量感”

2019-01-13宋浩浩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量感小学数学

宋浩浩

[摘 要] 积淀经验是“积淀”式教学的核心,尤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淀经验使得抽象静态的课本理论转变为可视的动态活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量感”经验。

[关键词] 小学数学;量感;积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学习兴趣、方法的掌握及数字素养的培养,由此帮助学生形成持续性的学习积淀过程,这便是“积淀”式教学。积淀经验是“积淀”式教学的核心,积淀经验使得抽象静态的课本理论转变为可视的动态活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量感”经验,这样,自然就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在活动体验中理解单位含义

以“数学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通过亲自比对、测量、划线等实践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参照物来认识长度,学生可以更快速地理解长度单位的含义。

例如,对“千米”的认识,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经验不断理解。

师:(200米跑道的图片显示在屏幕上)大家想一想,在跑道上走一千米大概要走几圈?

生1:五个200米相加就是一千米,所以要走5圈。

师:没错,但是我听一个同学说,他2分钟就可以走完一千米,你觉得这是真的吗?

生2:怎么可能,5圈才能走完一千米,2分钟走不完,我走100米就要2分钟。

师:假如2分钟走100米,我们走一千米要几分钟呢?

整体学生:总共20分钟。

师:现在你们对一千米有什么感受呢?

生:好长啊。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从学生熟知的经验入手,激发学生思辨矛盾,在交流中不断推动学生通过日常体验感知千米与时间、空间的等量感。

二、在活动体验中建立数学“量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量与计量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体验中进行“量感”的建立。

例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

师:大家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生1:在尺子上看,0和1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所以你的想法是尺子上相邻刻度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是吗?现在我们用两根手指之间的距离来定义1厘米,大家用尺子量一下,记住这个长度。

师:然后把你们记住的长度画在纸上,再用尺子量真正的1厘米有多长。反复画几次。

师: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大家跟同桌一起,找找教室里1厘米长的物体。

生2:作业本的格子长度就是1厘米。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断理清1厘米的概念,也为后续认知叠加量化单位提供了学习基础。

三、在活动体验中建立“量”的模型

模仿学习是人类主动学习的必经之路,这是一种自主性的接受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致会经历三个模仿学习阶段,分别是无意识模仿、变通模仿、创造性模仿。

例如,在教学“1立方米的等量理解”时,1立方厘米的教学模型便不适用了,这个时候学生需要找到专属自己的学习方法。

师:回顾一下,大家是怎么认识1立方米的?

组1:假设有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那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我们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然后再去周围找符合的东西。

师:那你们为什么要自己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呢?

组1:因为我们找不到东西来测量1立方米的大小。

组2:我们组是先找三根1米长的木棍在教室的角落,模拟搭建1立方米的空间,然后小组所有人钻到这空间里,看看这个空间能容纳多少人,我们组4个人,1立方米大概可以容纳8个人。

师:那为什么你们只选了三根木棒而不是十二根?

组2:因为三根木棒正好代表正方体的长宽高,虽然十二根木棒可以搭建一个正方体,但是三根木棒是最少的数量可以构建出来的,更方便。

师:很好,现在大家闭上眼想象1立方米的正方体,然后你们再睁开眼看看这个1立方米,和你刚刚想的一样吗?接下来我带领大家画一画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

在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1立方厘米的经验得到启迪,通过思考、搭建、寻找等实践活动模拟出1立方米的教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及教师引导相辅相成,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战经验里明晰了体积单位的具体量感。

总而言之,“积淀”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得好,就能有效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辩证,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形成自我系统化的学习区块,有利于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鑫美.加强实验应用,提升学生的量感[J].小学教学参考,2018(17)89.

[2]李琼.“量感”培养从“感量”开始——例谈计量单位的教学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3(z2):80-81.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量感小学数学
论重视培养学生的“量感”
数学实验赋予儿童“量感”以生长的力量
静待“量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