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理念下高中微写作的方法
2019-01-13丁乃红
丁乃红
[摘 要] 新课标理念下的群文阅读需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为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本文以“屈原”系列文本教学为例,力求从微写作的角度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境再现,提升学生鉴赏能力;联想想象,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对照仿写,锻炼学生运用能力;拓展延伸,增强学生评判能力四个方面对高中微写作方法进行探索,实现读写能力的转化,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群文阅读;高中微写作;方法;“屈原”系列
阅读和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值得每一位教师重视。通过“群文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化解读,以实现学习目标的整合与达成,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对必修教材中有关屈原系列的文本如《渔父》《屈原列传》(节选)、《离骚》(节选)进行整合,形成了群文阅读的专题教学。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目前"微写作"已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它是一种短小而精炼的表达。群文阅读中通过微写作训练,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升作文的整体水平。笔者将以“屈原”系列文本教学为例,对高中微写作的方法进行探索。
方法一:情境再现,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情境再现,即设置一定的情境、人物,艺术再现历史人物在某一时刻的细腻心理与行为,从而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对生活的感受。优秀文本作品,往往倾注了作者深刻真实的情感,文本阅读时可以通过转变语言形式,情境再现,提高学生的鉴赏感悟能力。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高一节选的是第一部分。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课堂教学中为力求把抽象的品德行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笔者让学生情境再现式改写《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来吾道夫先路”成现代诗歌,感受屈原纯洁高尚的伟大人格。有学生写道:
落花缤纷飘然落
坠落心头
花香进入血液
游荡在灵魂深处
散溢出高贵君子品德
梦想
让品格福泽天下
我
不知疲倦的
继续一片片
一堆堆
饕餮的大口吞食
只为转化为品格
氤氲在楚国上方
天佑楚国
哪怕为此燃烧自己
“生命化语文”的倡导者熊芳芳说,微诗歌应抓住细微的情感或瞬间的感悟,去表达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物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让学生对《离骚》进行情境再现式的改写,既能考查学生是否准确理解了文章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品味能力。
方法二:发挥想象,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群文阅读专题教学中借助联想拓展式微写作可以让学生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运用一些技巧和修辞展开合理的拓展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如,《渔父》一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重点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精神。执教此文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辩论,分别感受屈原和渔父两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同时布置学生进行了联想拓展式的微写作。
题例:以“屈原:不朽的行者”为主题,将“屈原”“生命”“灵魂”三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話,或描述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100字左右)
学生习作1:屈原,一个不朽的行者,走在寻道复国的路上,但最终绝望自投于汨罗江。他以自己的生命去告诫世人,即便肉体不复存在,但他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最清澈最高洁的灵魂。
学生习作2:“长太息已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再多的理想与抱负在现实也是如此的苍白无力。虽然朝廷腐败,奸臣当道,但屈原毫不退缩,勇往向前。汨罗江水淹没的是他短暂的生命,但后人唱响的确是他不朽的灵魂赞歌!
通过对屈原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的朗读,学生对屈原的性格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文章主题的深入研读,学生对屈原的描摹就会细腻而生动。群文阅读教学中,多设计一些联想拓展式微写作训练,可以让阅读和写作及时转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让阅读材料新巧的构思触发学生写作灵感,激发他们的感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整体水平。
方法三:对照仿写,锻炼学生运用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是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写作起来才更有素材。教学的本质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在于灵活运用。2018年《感动中国》节目一经播出,笔者就整理好材料让学生朗读并感悟其中的写法,教授完《屈原列传》后,要求学生对照颁奖辞的写法,完成对屈原的颁奖辞写作,从而锻炼他们的迁移运用能力。
题例:任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有些人,有些事,却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加清晰,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感动。2018年十大感动人物已经出炉,如果屈原当选为“历史风云人物”,请大家结合颁奖辞的写法,为屈原写一则颁奖辞,要求符合颁奖辞的特点,语句整散结合,不少于80字。
有学生这样写:流淌了若干年的汨罗江,守护着你的灵魂;传承了数千年的:《离骚》,诉说着你的忠诚;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你用自己的诗篇回答了什么是心忧天下;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征途,你就是那标杆,永远引领着我们前行!
学生在微写作中运用一定的修辞概括了屈原的一生,也列出了屈原的重要成就:《离骚》及其高尚精神带给后人的影响,写出了颁奖辞的特点。由于是篇幅短小的微写作,学生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间短,收效快,迁移运用的能力得到锻炼。
方法四:拓展延伸,增强学生评判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要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要实现知识的内外转化,教会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勾连贯通,延伸拓展,从而提升能力,增强修养。
《新课标高中语文补充篇目及配套学案》中有这样一道写作创意题: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这句话用在写作上,通俗一点讲就是“以小见大”,它是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例如,看到山间小路上的阶石,会想到忍辱负重的“人梯”精神;看到绵绵的春雨,会想到那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樱花,会想到那种“生如春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生命短暂却光彩照人的境界。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此句是出自《屈原列传》中的语句,强调《离骚》的写作内容虽然是平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确实极大的。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后来演变出的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小见大”是作文中一个重要的写作技巧,以平凡事物彰显大的主题思想。学生运用此法往往不能准确地点明某物的品质,通过这则微写作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此概念,实践在文章中的运用。
下面是以“粉笔”为题的学生示例:
一支粉笔,一寸距离,很短,却又很长。她在老师手上替我们丈量了知识的长河,为我们展示了文化的高度,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的浅薄,督促我们更加努力。其实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像粉笔一样默默无闻却无私奉献的人。阿婆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便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扛着扫把去了街道,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回家,其实阿婆是可以安心在家养老的,可他不愿闲着,要为国家做点贡献,阿婆其实是和粉笔一样的,一生虽短暂,但是做了贡献。这就够了,“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曾经来过。”也许阿婆也是想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时间去多做一些事吧,去改变我们的世界。世界其实很美好,你睁眼就可以看到。
生评:粉笔,太平常不过!我们能想到的只是它的功用,带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却牺牲了自己。短文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启发思考!
熊芳芳在《高考微作文》一書中写道,“微作文是一个小舞台,但小舞台需真功夫。小文章而成大气候,才是真功夫”。经过这样的微写作训练,学生对以小见大的手法会有一定的掌握,也能进行一定的素材积累,再写整篇作文时技法娴熟,运用得当。实践证明,“微写作”作文教学,教与写结合紧密,教后再写,全程监控,及时关注和解决学生的写作疑难,在阅读和写作确实有效。其实,在文本阅读中进行微写作的训练,还有很多种路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不断地探寻。
群文阅读“屈原”系列文学作品,可以让屈原的形象更加丰富,群文阅读下探寻微写作教学,会让阅读主题更加深入。目前,高一年级上学期重在训练记叙文写作,可以切实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入手训练,会大有收益。实践证明,将高中微写作贯穿整个阅读学习过程,只要坚持不懈,定会促进学生各方面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旭午.一化六教——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学课内提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3]熊芳芳.高考微作文[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洪珊.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