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做新时代的年轻人
——高职院校德育培养策略探究
2019-01-13万泉乔晨芳
万泉 乔晨芳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也逐渐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的盛行,使得信息得以海量传播,逐渐变得碎片化,虚拟化。这些变化也给高职院校的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冲突。如何在时代的冲击之下,还能让传统的德育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里,这是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东西。同时这种冲击也给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立足传统文化,丰富德育文化内涵,顺应时代,创新教育方式,让德育工作鲜活起来。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坚持传统文化,对于振兴国家民族具不凡的意义;还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传统文化蕴含有道德教育价值,对于树立、践行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自制力薄弱,容易冲动,三观罹待确立,生活中的微小变故就有可能对他们人生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影响,以及行为规范已然成为了重中之重,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正确三观的确立,培养他们坚持不懈,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缺失
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追根溯源,也要立足于当下,了解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具体传承情况。在经过对高职院校的实地调查以及网上问卷后,发现情况十分不乐观。调查显示: 校园内的传统文化氛围淡薄,德育工作中也难以看见传统文化的身影,而学生则表现出缺乏人文素质,学习观念淡薄,功利心强,道德素质偏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爱国精神等特点。这一情况的产生与社会追名逐利环境的影响,学校缺少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时产生的偏差有关。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绝不是一朝就能形成,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也不是一夕之功,学校应当抓紧时间把传统文化教育提上日程,为学生创造一个有益的成长学习的环境。
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培养策略探究
在新媒体时代,对于传统文化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缺失,教育工作者应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工作之中,培养策略如下: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新媒体时代,大多数人获得信息的方式已经从传统的书本转向了多媒体工具:手机、电脑等,即使学生主要知识来源还是纸质材料,但在手机电脑上学习的方式已经是十分常见。所以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的转变也应该紧跟时代变化,学生的心理变化。德育工作者们可以以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等为平台,通过慕课,微课堂,文章分享等方式,把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传递给学生。
(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德育活动也是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有效方式。中华民族拥有数量众多且主题鲜明的传统节日,也可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中的德育内涵,开展精彩的文化活动,以竞赛等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提升德育教育的活力,让德育教育变得更加高效。
(三)学校与企业联动,实现传统文化融入到职业精神之中
高职院校的独特优势——校企双主体育人,也可以将其引入到德育教育中来。寻找传统文化中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有关的育人元素,与公司文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在岗位上具有职业技能且有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尤其是在中国制造2025的这个时代背景之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也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目标。
四、总结
把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相融合,以新媒体为媒介,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进行创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发扬。作为国家的希望,青年人的素质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新媒体介入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为其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今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借鉴,有利于进一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