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2019-01-13吴群芳
吴群芳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第二小学,广东 梅州 514600)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合作探究共同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小组合作给学生大大提升了主动学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表现的机会,组员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挥,让其他人认可,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就能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喜悦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合作中更加努力展示自己。下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1]。
一、科学搭建合作小组,实现合作学习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该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锻炼自己,都能从中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等方面进行均衡调配,让每个小组保持在一个同等的水平上,再让每个小组之间展开良性竞争,通过竞争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般设置4人一组,这样成员密度不大,每个成员都能保证有充足的表现空间,也更有利于教观察小组各成员的表现,教师要在每组成员中安排成上游、中游、中下游、下游的学生。均衡各小组的能力,这样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还会被带动学习,如果将学习好的全都划分在一个小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划分在一个组的话那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习小组就得不到提高,好的依然是好的,不好的依然是不好的,就无法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2]。
二、合理选择学习任务,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选择合理的学习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适当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完成的成就感;能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有自己做题的心得与技巧;还有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开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对合作小组中的成员进行具体的分工,让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避免个别成员无作为。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合作小组重点的重要性与作用,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更加认真投入学习中。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为例,教师首先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思考后回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优点?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完后选择小组内两位成员分别讲讲两种统计图的优点。然后再请组内剩下的两位成员分别讲一下两种统计图应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最后再让组内成员自行分工,读统计图表,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预测等任务,这样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能分配到任务,都有自己展现的机会[3]。
三、鼓励学生,促进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时刻跟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和进度,观察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做出评价,并且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并且积极的参与学习的良性竞争,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对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和奖励,教师的鼓励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合作小组进行评比,如哪组学习任务完成的最好,哪组最守纪律,哪组最任务完成的最快,这样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很好的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还要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和表扬,对落后的学习小组进行鼓励。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倍数与因数》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先向学生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与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然后让各个合作小组进行比赛找一个数字的倍数,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3的所有倍数。并进行评比,看看哪个合作学习的小组能够最快的找出3的倍数,哪个能够找的最正确,哪个能够找出100以内3的所有倍数,让小组举手发言,并且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并且纠正,最后统一意见向老师汇报结果。
四、结语
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