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2019-01-13朱培迎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朱培迎

(身份证号:3709821986****0041)

引言:软土地基天然含水量和孔隙率大,亲水性强,透水性差。如果软土地基处理不当,路堤往往会变得不稳定,甚至危及线外建筑物。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处理软土地基是非常重要的。

一、软土地基概述

广义软土是指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一般我们把淤泥、粉土、软粘土等称为软土。如果路基建在软土地基上,路基将会不稳定或过度沉降,从而导致公路的损坏,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软土地基天然含水量高,孔隙率大,亲水性强,透水性差,结构不稳定,压缩性高,抗剪能力低。软土一旦受到扰动,其强度会迅速下降,触变性和蠕动性较大。此外,该类基础强度低,固结慢,变形大。在大交通量和重载车辆的作用下,容易产生侧向膨胀、挤压滑动和基底沉降。

为了提高压实稳定并达到最终的结算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横向滑动位移,以避免路堤两侧的扩张和挤压,并确保路基及其周边建筑的安全或其他领域,虾池塘和鱼塘,有必要处理软基。

软土路基处理的目的是确保不会发生局部和整体剪切破坏的道路施工和使用,以满足共稳定性的要求,也没有大和解协议或使用期间会发生不均匀沉降,确保道路结构完整性和光滑的汽车驾驶,安全与舒适。施工过程中地基沉降加快,施工后沉降减小。

软土地基施工部门应重点消除路基沉降,控制路基稳定性,加强对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的观测。此外,应与专业监测单位密切配合,使路堤填筑率适应路基土的强度增长,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施工后沉降满足要求。

由于它们的类型、厚度和性质不同,不能统一对待。首先,要摸清各地区的地质、土壤特点,采取有效的对策,合理治理。

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下面主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施工情况,重点分析几种软基处理方法。

(一)换填土

土地置换是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填方高度小于3米,软土层较薄(一般厚度小于1.5米)的软土地基。

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先将深度小于1.5米的软土挖出,送到堆场堆放或倾倒。开挖现场的优质材料或借用现场的优质材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直至合格。改变填充聊天通常采用强度较高的砾石、卵石、透水性材料等碑石。更换深度应根据承载能力确定。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每一更换部分必须在同一工作日内完成,大而长的部分必须分段更换。这个过程也被称为路基的原始表面处理。

摘要挤密法是软土地基最简单的施工方法,通过更换填土材料,可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有效地承受车辆荷载和路堤自重。

(二)石灰浅坑法

由于受粘性土含水率的影响,春土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较为松软。打火机一般可采用挖干、破碎回填的方法。“石灰浅坑法”可用于道路的各个区域。这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步是挖一个40-50厘米广场或圆形坑深约1米移除渗水坑的(一般来说,删除渗水坑挖)后的第二天,在石灰坑的深度的1/3,然后它可以回填,滚。需要注意的是,轻度弹簧段的排距和孔距为5 ~ 6米,重度弹簧段的排距为3 ~ 4米。

(三)排水砂垫层

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基底部的地面上铺一层砂,即在软土的顶部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大,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水会从砂垫层排出。

为了保证砂垫层能够顺利排水,通常要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正常情况下,砂垫层厚度0.6 米~ 1.0 米为宜。另外,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流效果,在砂垫层上填满一层粘土,密封水,防止水返回路基。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固定,从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有效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四)强夯法

所谓强夯法,就是用从一定高度落下的重锤对地基进行快速固结,从而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动力固结法,它利用起重设备将一个10-25吨重的锤举到10-25米的高度,使其自由下落。该方法是在重锤锤击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加固机理与重锤锤击法不同。是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砂砾土、低饱和粉质土、粘质土和湿陷性黄土。

(五)表层排水法

所谓地表排水法,主要是指在路基填筑前在地面开挖沟渠,以消除地表水,降低地基表面含水量,保证工程机械的工作条件。为了使基坑在施工中起到盲沟的作用,通常需要采用透水良好的砾石充填。

(六)土工织物铺垫

该方法主要是在软土地基表面铺设一层或多层土工织物,以减少填土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不影响排水。对于含水较高的超软土地基,如淤泥,土工织物垫层可以作为其他深层加固方法之前的初步处理,以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七)抛石挤淤

该方法适用于水库、泥沙等排水困难或水不能自然流动的地方。直接在大直径路基填料,它是不容易被水覆盖软化岩石,在正常情况下,石头块大小控制在50 - 80厘米,和石头填缝20到50厘米不是容易软化水入侵的小石头,通常要把填充高度控制在水中超过50厘米,通常铺平后,使用一个轮辊或拖辊振动压实,直到淤泥路基坡脚,又没有明显的下沉。

总之,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基施工区域,应充分结合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投资环境等因素,采取具体措施,防止软土地基对施工的危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路基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基础失稳,对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杜绝道路工程的质量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