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拍机制下日本动画输出的特点

2019-01-13齐菁菁

魅力中国 2019年41期
关键词:多吉藏獒熊猫

齐菁菁

(南昌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早期的中日动画交流,日方主要是以个人技术参与到中国动画的制作当中。如,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1981年中国和日本首次联合制作了动画电影《熊猫的故事》,这也是我国和国外合作的第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由中日双方共同投资、共同摄制、共同分享利益及共同承担风险,这种合拍模式成为当下合拍的准则。

一、借助中国题材展现日本独特的绘画技术

中日合拍动画,倾向于采用中国的故事。有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如《肆式青春》;有体现人与自然相处,如《藏獒多吉》、《熊猫的故事》、《银发阿基多》,还有表现道德说教,如《不射之射》、《聪明的一休之反斗公主》等等。这些剧情都是跌宕起伏的发展,但是日本的静帧绘画特点,却显得故事氛围非常恬静平和。日本静帧绘画技术是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在赛璐珞动画技术发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限帧动画技术。如在《熊猫的故事》的熊猫淘淘历经万苦逃出牢笼,最后发现回家的路被大海阻隔时,只是通过镜头运动和单帧画面来表达淘淘绝望的情绪。日本和中国属于同源文化,情感的表达是含蓄隐忍的,这也就使得在动画中,人物内心情感表达都是借助空镜头或者是人物所在环境,所以画面呈现的是静态的单个画面,或者是前景微动的背景图片,而且常常通过旁白来讲述内心。日本制作动画的特征正好契合了中国故事中人物的“东方式”委婉压抑的情感表达。强烈地域色彩的表现形式和相似文化背景的内容融合,相得益彰,减少了异域交流的文化折扣。

限帧技术也形成了日本追求写实的绘画风格,如2018 合拍动画《肆式青春》,由日本动画制作公司负责美术设计。“一碗乡愁”的故事中绘制了3 中不同的湖南米粉。通过光线的明暗对比、色彩的层次以及镜头焦距的变化,丰富了画面空间,给我们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米粉。而为了凸显了人们对于米粉的喜爱,特写镜头呈现人们吃米粉时的汗珠和嘴边的油渍以及奶奶为主人公擦去嘴边的汤汁,日本绘画通过一些细枝末节的描写,让观众被日常生活所感动。

二、追求共性意境下的日本的物哀美学的体现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意境描写是中国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影片《熊猫的故事》中母熊猫在春天被盗猎者的枪击中倒地时,镜头转换成盛开的樱花缓缓落入溪水中。此时的落花代表着生命的逝去,渲染了一种哀伤的氛围。樱花是日本物哀美学的具体影像。樱花绽放时簇簇相拥、娇艳热烈,花落更是轰轰烈烈,飘飞似雪。所以,在日本樱花被称为“花吹雪”,道尽了生命短暂的樱花的凄美悲凉。日本的禅学推崇自我存在和自我依靠,也就是不为物质所限制,追求精神的极大解放,只在意内心生活的结果,在于自我意识的醒悟。这些画面造型通过意象化的表达,深化了故事的哲理性和思想性,传递出更有价值的社会意义。所以,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感悟成了日本动画视觉表达的惯用手法。且这些情感带有浓厚的悲伤、哀愁色彩,形成了日本特有的物哀主义审美。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写到:“圆满的结局在日本小说和戏剧中大多是缺位的,苦难永远是日本电影的永恒主题。”[1]说明日本的物哀美学还贯穿在叙事当中。日本民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更欣赏美好事物毁灭的感动,最直接的就是肉体的消亡。《熊猫的故事》的结局通过淘淘梦回自己的家乡来宣告他的死亡。在工业化的人类环境中,动物不仅生活环境受到人们的破坏,所以,死亡是对熊猫淘淘最美好的祝愿。《藏獒多吉》中勇猛忠诚的多吉最后为了保护主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孩子的诞生代表了多吉生命的延续。佛学的“生死轮回”观让日本人更加推崇毁灭自我,死亡成了物哀主义的集中体现。物哀不是情感的宣泄,而是一次自我内心的审视,是观众心灵净化的一种过程。

三、动画主题凸显日本的人文精神内核

在日本动画被称为漫画,日本动画开拓者内田胜在文章《一张画胜过一万字》说到:“连环漫画是处于文字和绘画之间的新的信息传输媒介”[2]动画是日本漫画影视化的呈像,动画主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在跨文化视域下,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使得日本人民格外的崇敬大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日本传统仪式“御柱祭”就是通过人们用新的树干重建神庙,来寓意“重生”和祈求风调雨顺。合拍片《银发阿基多》讲述了人们企图如何征服森林到最后和森林成为同生共死的统一体。处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的日本人有强烈的末世情结,关注人类的生存,追求人类的幸福,是日本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日本还喜欢用动物反映一定的人类社会的思想观念。如影片《藏獒多吉》重点刻画了日本武士的形象,宣传了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源于中国儒家思想,并将“忠义”提高到第一位。藏獒多吉在主人面临危险时,奋不顾身,保卫主人的安全,体现了对主人忠诚的特点;“耻”是武士道精神的核心要义。藏獒有着强烈的尊严和耻辱心理,当獒群看到来自异域的多吉时,殊死拼搏保卫自己的领土,如果输了,就感到羞耻,便会离开自己的领土,有时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中国儒家主张“入世”,而道家主张“出世”,追求人们精神的极大自由,推崇“无为而治”的价值观念。多吉和獒群战斗时,少年田劲想去阻止它们,却被旁边的人阻拦告知:“尊重獒群的斗争,这是自然优胜劣汰的规律。”《藏獒多吉》表达了动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熊猫的故事》中不清楚熊猫性别的人们,竟让两只公熊猫进行配对,极大的讽刺了物质主义下的人们将自然和动物看成是取乐和征服的对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日本人文精神的内核,同样也是我国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体现。

猜你喜欢

多吉藏獒熊猫
贫困青年刻苦自学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狼与藏獒(长篇节选)
我爱“熊猫”
多吉的赛马
萌萌哒熊猫
萌萌哒熊猫等
想变成藏獒的兔子
想成为藏獒的兔子
东方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