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旗不倒的地方
——红色上堡

2019-01-13李黎

魅力中国 2019年41期
关键词:崇义陈毅朱德

李黎

(中共崇义县委党校,江西 赣州 341300)

上堡位于红色圣地赣州市崇义县,这里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因“赣南三整”的“上堡整训”而永载史册。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政权的探索和实践,上堡也因此成为中共领导的新铁军在困境中的养生福地。八一南昌起义后,8月3日,起义军开始撤离南昌,后经抚州、广昌,石城,在瑞金和会昌一带打垮了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反对军队。随即折向闽西的长汀、上杭,但由于三河坝分兵的错误决策,起义主力部队在广东潮汕遭到失败。留守三河坝的朱德,周士第部队在激战三昼夜后,虽然完成了掩护主力进军潮汕的任务,却伤亡严重,余部不足2000 人,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撤出战斗,去追赶主力部队。但是打击随之而来,就在朱德余部到达茂芝的第二天清晨,就遇到了我军从潮汕败退下来的起义军官兵200 余人,才知道潮汕失手,主力部队失利的消息。此时,南昌起义的近3 万部队,除了一部分由董朗和颜昌颐带往海陆丰以外,就剩下朱德率领的第二十五师和第九军教导团从三河坝撤退下来的近2000 人以及沿途收容的一些零散部队,总共只有2500 余人,形势极其严峻,部队的处境十分险恶。为保存革命火种,朱德率部转战赣南。但此时的革命队伍就像一串快要断线的珠子,到了一碰即散的境地。由于部队刚从各方面汇合起来,又突然遭到失败打击,无论组织上思想上都相当混乱,再加上孤立无援,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相当一部分人对革命失去信心,失败主义情绪严重,部队纪律涣散,军心不稳,,骚扰群众事件时有发生,革命队伍到达安远的天心圩时,甚至出现拖枪逃跑、叛变的严重事故,危机关头,方显英雄本色,朱德就在天心圩外的河滩上,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讲话,他以俄国1905年革命为例告诉所有官兵,困难只是暂时的,黑暗终会过去,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并明确表态:“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革命的可以离开,回家”。这就是“赣南三整”的开始——天心圩整顿。通过这次整顿,稳定了军心,坚定了信念。当然也淘汰了一些人,整个队伍剩下不足1000 人,第二十五师领导人周士第,李硕勋以及一些师团的领导也相继离开了部队去寻找党组织。天心圩整顿之后,部队继续西行,为了进一步明确斗争方向,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赣南第二整“大余整编”,整顿党团组织,建立党支部;建立新的建制,革命队伍由原来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教导团、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十一军二十五师的松散组合缩编为一个纵队,对外番号“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下辖九个连。7个步兵连,一个特务连和一个重机枪连。为了行动和作战需要,纵队下编为四路大队。朱德、陈毅、王尔琢成了队伍的领导核心。

大余整编以后,朱德、陈毅决定部队先后由大余分路出发。一、四路军先行继续向湖南汝城前进,纵队部及二、三路军等候大余粮款筹措妥善后亦随路跟进。11月2日,一、四路军到达崇义古亭后本欲前进桂东与当地的工农武装何举成联络,但到达沙田以后得知何举成已经失败,不得不改道至郴州边界之八面山,结果与敌人相遇,鏖战数小时,一、四路军失败,死亡过半,其余各自溃散。11月7日,朱德、陈毅率纵队部及二、三路军到达古亭,得知一、四路军失败的消息,十分悲痛。在革命最需要部队力量的节骨眼上,一、四路军的失败,无疑又是给起义军的一次重创,此时部队余部只剩六七百人,真的到了不能再战的地步,急需休养生息,补充兵员,补充给养。崇义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高涨,革命影响较深,群众基础好,又是一片连绵不断的大山,便于部队隐蔽活动。崇义西南面的诸广山区是上堡乡所在地,毗邻汝城和桂东,当时国民党负责驻防汝城和桂东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范石生的部队。该军同共产党地方组织有联系,军内又有党组织的活动,范石生本人不仅与朱德有同窗之谊,且与蒋介石有矛盾。上堡还是崇义的“粮仓”,是崇义比较富裕,商贸发达的边贸集镇。种种情况分析都显示上堡是一个适合开展游击战争,进行休整的好地方。于是朱德、陈毅命令杨志成率兵100 人驻文英,以防土匪胡凤璋部袭击,毛泽覃率兵百人驻古亭,居中联络,朱德、陈毅、王尔琢率纵队部及主力到上堡进行休整。

起义部队进驻上堡后,为保证整训的顺利推进:纵队部首先是赶走了驻上堡圩的土匪何其朗部下,收缴了地主民团的枪支,整顿了关卡,将原来土匪强行设置的各种苛捐杂税改为点税,初步解决了军队的给养困难。第二是积极融入当地群众,争取群众支持。朱德很快与当地的一位传奇女子刘桂凤成为好朋友,并结为异姓姐弟。同时在刘桂凤的帮助下,掌握了许多上堡的村情、民情,认识结交了许多农民朋友。谢振华将军的父亲谢世騤就是刘桂凤介绍认识的,谢世騤受朱德启发,后来还领导贫苦雇农发动了“梅甲暴动”。第三是扩大队伍。朱德、陈毅在崇义的地下党组织成员张声懋、陈必凯,周良松等人的帮助下,迎来了上犹鹅形一支秋收起义失散的工农武装张子清、伍中豪的队伍500多人,并且新吸收了一些农民子弟加入部队,收容了一些回归的沿途失散官兵,起义部队增加到1300多人。第四是减少干扰。朱德了解到整个崇义都是国民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的防区后,便利用其与杨如轩的同学同事之谊(云南讲武堂同学,拜把兄弟,同属滇军入川作战)取得了“借地练兵”三个月的默许。站稳脚跟的起义部队就地进行了全面整训,这就是著名的“上堡整训”。根据当时部队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革命斗争面临的新形势,“上堡整训”主要内容有三大块:

首先是整顿纪律。上堡的这支队伍是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虽然自南昌起义以来,历经战火和考验,但是旧军队的一些不良习惯却没有彻底肃清,还有不少将士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所以上堡的军纪整顿,主要是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朱德、陈毅以北伐战争为例,反复告诫全军将士:没有过硬的纪律是绝对不能战胜敌人的,共产党的军队靠人民提供兵源,靠人民提供军需。要打造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铁军”,必须要严肃军纪,建文明之师。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部队着重整顿群众纪律,结合当地群众实际,制定了许多善待群众的条条框框。比如“上门板、捆稻草”、“洗澡避女人”、“买卖公平”,还成立了“没收委员会”,明确规定只有“没收委员会”才能没收和处理财物,这种做法一直沿用到解放战争。其直接的结果就是部队从此有了较强的集体观念,也形成了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上堡整训的群众纪律是我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雏形。我党后来的很多军规条例都是在此基础上的高度提炼。

第二是进行新的军事训练。整训期间,部队天天出早操,进行较系统的队列和军事技能训练,在全面提高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山区作战的特点,提出了新战术的问题。主要是学习怎样从打大仗转为打小仗,从打正规战转为打游击战,要求部队机动灵活,要适应打小仗、打游击仗的需要,把“一线型”和“川字型“作战队形改为“人”字形和“品”字型作战队形。朱德自编教材,亲自讲课。小课天天有,大课隔天上。(今天在水北军营的屏风板上还有朱德用粉笔书写着的文字:什么叫宣传鼓动?宣传鼓动有贫富没有?为什么?战法大纲有几部:一、攻进;二、防御;三、演击;四、退却。答的题目:三大纪律是什么?红军为什么需要三大纪律?等)全体官兵通过系统的学习,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接着就在桐子坝和柳树坝进行实际的军事操练,然后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到各个村庄,以上堡为中心开展尝试性的游击战争,把新的战术用于抗匪斗争。上堡整训的游击战术学习和演练,是我军游击战术的最初尝试。

第三是初步尝试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朱德、陈毅反复强调“人民军队为人民打仗”的思想,要求部队不仅要学会打仗,还要充分发动群众起来闹革命,开展武装斗争,明确规定部队的行动任务就是把武装斗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整训期间,部队出了出操上课,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外,都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活动,全体官兵分散于上堡、古亭、文英一带帮助农民生产劳动,发动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为了更有效的发动群众,朱德、陈毅还在水北大军营办了一所“平民夜校”,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向农民宣传党的主张、政策和革命思想,部队则通过组织文艺宣传队,排演文明戏的方式组织动员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粮分财,投身革命运动。(源于上堡的《长工十二月歌》正月长工是新年,家家户户闹连连;有钱崽子闹元宵,阿哥有钱忙下田;二月长工好风光,春天百花都开放;寒冷天气已过去,春天气候暖洋洋……)。

上堡整训对农民的组织和发动,不仅融洽了军民关系,还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的革命热情,上堡的梅甲、南流以及古亭、文英在起义军的教育和影响下,次年都先后发动了农民暴动,从而把崇义的革命推向新的高涨。朱德、陈毅对武装斗争必须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认识,对我军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探索,为井冈山会师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

上堡整训是“赣南三整”当中时间最长,效果最显著,成绩最大的,以至于后来朱德在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南昌起义留下来的这支队伍,真正开始新的整训还是在上堡。我们从南昌起义后,经过三个月的行军和作战,直至转到上堡后才算稳住了脚。”解放军总后勤部指挥学院党史、军史研究员刘高平上校做了一个形象的比较:如果把南昌起义定位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把“三湾改编”定位为“军旗跟党走的地方”,那么“上堡整训”则可定位为“军旗不倒的地方”。

猜你喜欢

崇义陈毅朱德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不必要花的钱
全域旅游助推崇义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难退的香榧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悲情谢师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