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上好《道德与法治》
2019-01-13李元菊
李元菊
(重庆市潼南区潼南小学校,重庆 402660)
为了更好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公正、民主,敬法,畏法,宪法至上理念。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如何在教材中落实课标,达到课标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思索,我们每位教师要怎样有效的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就这方面谈谈这样的见解。
一、道德与法治要有机结合。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的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臻于完善与和谐。所以,小学低段,我们要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孩子们只有遵规守纪,懂礼懂仪,才能规范好自己的行为,以后能更好的遵纪守法。所以把道德与法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遵纪守法。
二、道德与法治课要注重生活实践与教材相结合
我们教师在给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时,有些内容可以结合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案例给学生讲解,并把他们排成情景剧,让学生演一演,看一看,说一说,从孩子们的答案中加以引导。比如新学期开学,我们班上要选举班干部,这时,我们就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内容中的选举进行教学,这样既能选出孩子们信任的小干部,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放上投票箱,找同学扮演唱票,监票和计票员,按照选举的程序进行,让还孩子们都参与投票,并按投票选出的班委为班上的班委干部。这样孩子们就能明白《道德与法治课》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并明白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这些事情到底该怎么做,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至于用冲动的方式去解决,违反法律法规,危害社会。
三、设计适合案例,提有效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高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我们可以出示实际案例,并根据案例设计一系列有效问题,让学生一一回答。让我们设计的这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各类实际问题时,才能学会自己去分析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事情该怎样做。这样能妥善解决处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我们在给学生上选举班委时,就可以提这些问题,选举是干什么,选举的程序是怎样,孩子们对选出的班委有什么样的看法,自己参与选举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孩子们就能明白民主选举班委的意义,达到该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道德与法治课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
我们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体现宪法至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享有公平,民主的权利,所以在上道德与法治课时,要结合生活实际。我们上“选举与被选举”这部分内容时,在现场模拟选举场面时,让学生按照选举大会的程序参与后,让班上新选举出的班干部发表演讲,表明自己以后的工作态度,并调查学生对该班干部是否满意。成立班委后,班级要制订班规,班纪等以及要事,重事,都由班干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对学生有意见的再举手通过。让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并体会到公平,民主的权利,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管理,更好的推动宪法的实施。
五、道德与法治课要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结合
在三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走进社区。这个内容在上之前,可以叫孩子先用相机在自己生活的社区把自己喜欢的场景拍摄下来,然后把自己不喜欢的场景拍摄下来。在上这堂课的时候,叫孩子们出示自己喜欢的作品,抽孩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叫孩子出示自己认为不好的场景,然后叫孩子说说,自己为什么认为它不好。然后让孩子们讨论,我们喜欢的社区应该是什么样子,把自己喜欢的社区画下来。再让孩子讨论,我们要生活在自己喜欢的小区,我们该怎么做。孩子们可能就要提到制定出管理好社区的规则和制度。这样,经过孩子们的一系列讨论,孩子们就明白了,制定规则制度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制度。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们就能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去遵守相应的规则制度,这样,大家就能生活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中。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把道德与法治课有效的结合起来,就要以学生为主体,生活为蓝本,让道德与法治走进生活,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密切相关,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抽象的概念简单化。这样,孩子们就明白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有效的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践行核心价值观,自觉的遵守规则,遵纪守法,让富强,民主,公正法治的中国早日实现,让美丽中国早日来到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