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找规律”教学
2019-01-13方杰
方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太平镇中心小学,广西 平果 533000)
数学课程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充分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眼观去看待、分析、理解、解决问题。不管是小学还是高中,数学课程都是一项贯彻始终的教学内容。目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阶段,有较多的数学教师,主要是运用“找规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科目,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找规律”教学进行详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找规律”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小学生教学手段也有所革新。由于数学本身就属于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科目,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教学必须要结合实际,从符合小学生自身特点的角度寻找教学的有效方式,而“找规律”教学就属于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且思维也在不断拓展,“找规律”教学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1]。若是从现实意义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促使学生更加直接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正确认知规律。利用这种方式完成教学,有助于学生在自身所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总结数学知识,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组织化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若是从教育意义角度进行分析,“找规律”教学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与教师二者之间的互动效率,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一种更为自由的情况下完成各项学习活动,且不会受到传统意义上教师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而出现思维僵化的情况,与之相反,“找规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得以增强,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启发式教学的融入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与平台,为学生形成自主认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找规律”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找规律”教学对于现如今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如何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已经成为教师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实施“找规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从设计、引导、教学氛围等等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
(一)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作业布置几个部分,为了提高“找规律”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从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进行分析,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班级内部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然后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心理、学习特点等等进行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来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制定一个与学生自身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进而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2]。在教学内容设计这一方面,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因材施教,可以采用层次教学法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例如,针对部分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一些有助于思维开发、能力提升的教学内容,而对于部分学习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围绕一些基础的课程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使得该项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教师也应该从实践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与思考,而不是书面的作业内容。因此,可以布置一些灵活性较强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认识规律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更加清晰的了解、认识到数学规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性质的数学活动,借此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客观的认知与学习,来掌握系统的数学规律,从而达到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数学规律的目的。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一些典型的找规律例题时,就可以从基础知识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题目上,帮助学生已知的数学教学知识,应用在实际解决问题中,从而获得最为直接的数学答案,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三)营造“找规律”教学氛围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数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教学,这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懂得如何提出自己的问题,若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针对学生予以正确引导,或者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处于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自身指导作用,构建一个学生互相交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与进步,从而达到“找规律”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找规律”教学属于一种趣味性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掌握、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找规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巧妙是合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认知规律、营造“找规律”教学氛围,通过上述方式,来为“找规律”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力条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