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2019-01-13岳凯焕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古诗文内涵课文

岳凯焕

(河南省许昌市郊碾上小学,河南 许昌 461000)

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先贤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做法。

一、挖掘教材文化内涵,营造课堂文化氛围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在学习中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何挖掘教材中渗透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教学中从课文涉及的传统节日入手,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实际上,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众多,每一个节日的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有涉及,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如王安石的《元日》一诗,教学时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让学生说说春节的习俗,地方与众不同的传统;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可以将诗中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阳节的习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积累。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在教学中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历史上的名人故事,这些小故事多从古代经典史书的传记中得来,经过教材编撰者的改写,传递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等内容,作为榜样的示范性对小学生很有教育意义。如《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如《独坐敬亭山》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力士脱靴”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李白那种不畏权贵、不受拘束的品格,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储存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小学课本中的《三字经》、《论语》、《百家姓》、《唐诗宋词》等都是经编者再三斟酌的经典内容,大都是脍炙人口、传诵久远的名篇名句,无一例外地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或多或少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了。

在教学中从课文名句入手,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例如:李绅的《悯农》一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把这些诗文中蕴含的优秀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去,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加强课文诵读感悟,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通过经典诵读引导小学生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经典,要反复诵读,让学生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

学习古诗可以采取逐句品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句的文化内涵。如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时,读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引导学生思考诗句描写的人和物,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思考并品读这两句。接着让学生找出本诗描写人的动作和意态的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画理解并反复品读这两句诗。在理解这两句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品读这首诗,让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融入到诵读中去。

三、抓住课堂教学环境,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教师对教材中古诗文的重要内容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课文刻画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廉颇:勇于认错 知错就改;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最后两人和好,而和好的基础是顾大局、识大体,忠贞爱国。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深深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让学生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古诗文距离现在年代久远,从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语言文字等各方面,小学生对之了解甚少,因此,学习起来会感到生疏、枯燥,没有兴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真正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形象、声音、色彩等都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诗词的思想意境,使得学生可以情不自禁的沉浸在美得享受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比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运用多媒体屏幕可以呈现青山绿水、桃花盛开的背景景象,然后徐徐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平静的话别场面。这个“话别”场面所蕴含的却是作者与汪伦之间的友情。而老师无论你怎样讲,学生也体会不出“话别”时的意境。这时最好通过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古诗文内涵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活出精致内涵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背课文的小偷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挖掘习题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