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哲学思想研究

2019-01-13员珍珍

魅力中国 2019年29期
关键词:斯特里六便士兰德

员珍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因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述手法、鲜明的人物特点及丰富的哲学内涵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故事讲述了本是一名股票经纪人的斯特克里兰德为了画画,离开殷实的家庭,抛弃妻子,离开伦敦前往巴黎,追逐艺术梦想,最后在遥远的小岛塔希提上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画出惊世骇俗的艺术巨著。但是此时,他已经病入膏肓,在创作完这部巨著之后命自己的爱人爱塔把作品付之一炬。毛姆的笔锋犀利,语言幽默,别具深意,读者读起来轻松诙谐。笔者以为,深入研究毛姆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一直在极为严肃地探索着人生的真谛,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通过斯特克里兰德追求艺术理想的一生意在阐明自己在理想与现实的终极矛盾和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

一、理想与现实的终极矛盾

六便士是英国货币体系中价值最低的货币,月亮则是高高挂在天上供万人敬仰。六便士和月亮的形状一样都是圆形的,都闪闪发光,但本质却不同,它们分别象征着理想与现实。毛姆选择月亮和六便士作为小说的题目,也是巧合。毛姆在写完《人生的枷锁》这部小说之后,有评论家批评男主人工菲利普不要眼睛只看到天上的月亮,而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很有意思,就把月亮与六便士作为下一部作品的题目。《人生的枷锁》和《月亮与六便士》具有相似的主题:主人公离开本土,开始寻求人生真谛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磨炼,重新认识自我,完成超越。《月亮和六便士》讲述的是斯特里克兰德为了实现“艺术梦”,放弃平凡富足的生活,不顾一切,最终实现了艺术梦想。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探索哲学本质命题的小说。亘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莎士比亚早就发问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不只是哲学的最高问题,更是一切创作的最高问题。对于这样一个终极命题,毛姆没有通过枯燥的哲学理论和直白的抽象说教,而是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让读者忍不住一起思考。徳勒兹在总结尼采的观点时强调,‘生存是否具有意义是哲学的最高问题’。 这也是这部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哲学思考:六便士代表世俗的生活,近在咫尺;月亮代表心中的理想,遥不可及。对于人来说,究竟是手里的六便士重要还是天上的月亮重要?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月亮。毕竟,“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正如毛姆在作品中写的那样:“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经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他唱给你的是一个美的旋律, 要是想在自己的心里重新听一遍 ,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里,唯独他抬头看见了月亮……这部小说有太多令人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斯特克里兰德会抛弃妻子,远走他乡?为什么在对待有恩与他的恩人施特略夫时他又是那么残忍?为什么他会选择在塔希提岛终老一生?为什么他会要求爱塔烧掉自己所有的画作?为什么他会爱画画如命.....太多的为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无法简单回答。

斯特里克兰德离开了文明世界,到远离世俗的塔希提岛上,在那里,他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安宁和艺术创作的氛围。土著姑娘爱塔爱上了他并与他同居,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他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斯特里克兰德曾在自己住房的四壁上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他去世之前,他竟命令爱塔在他死后将这幅画付之一炬。这一幕是这部小说的高潮:大火在人迹罕至的原始部落里熊熊燃烧,没有人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只能任凭大火吞噬掉一代伟大艺术家一生中最为杰出的作品,这样的场面如此让人心痛、惋惜!他为什么这样做?毛姆给了我们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他像是一个被什么迷住了的人,他的心智好像不很正常。他不肯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我觉得这是因为他对这些画实在不感兴趣。他生活在幻梦里,现实对他一点儿意义也没有。我有一种感觉,他好像把自己的强烈个性全部倾注在一张画布上,在奋力创造自己心灵所见到的景象时,他把周围的一切事物全都忘记了。而一旦绘画的过程结束——或许并不是画幅本身,因为据我猜想,他是很少把一张画画完的,我是说他把一阵燃烧着他心灵的激情发泄完毕以后,他对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就再也不关心了。他对自己的画儿从来也不满意;同缠住他心灵的幻景相比,他觉得这些画实在太没有意义了。”这段话引人深思,也许追求理想的过程比理想本身对于追求者来说更重要更有价值。

二、毛姆的艺术理论

毛姆在创造这部小说的时候,有意无意的表现出自己受到的艺术唯我理论的影响。艺术唯我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及他人均为“我”的表象或“我”的创造物,“我”是世界上最高的存在,是世界的核心,万物的尺度,真理的标准。毛姆认为这种观点“既彻底又不失优雅”,认为它对艺术家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因为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体裁无论是小说、绘画还是音乐,艺术唯我理论宣扬的就是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他的心灵世界。斯特里克兰德就是坚持艺术唯我理论的代表,他的整个世界和生活都被他的画画梦想和想要表达的艺术灵魂填满,放不下任何多余的人,任何多余的情感。他自私自利,厚颜无耻,不通人情,对自己抛妻弃子的行为丝毫不觉羞愧,对在病困中悉心照顾自己的施特略夫毫无感恩之情。斯特里克兰德的行为一点都不符合道德和伦理的标准,如果不是为了表现其对艺术的追求无所顾忌,实在难以理解毛姆为什么要这样塑造这个角色。

斯特里克兰德机缘巧合来到了塔希提岛。爱塔嫁给了他,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斯特里克兰德在这里也是终日作画,毫不懈怠。身染重病,双目失明之后也一刻不停歇。最后他终于创作出那幅永垂画史的名作。遗憾的是,他吩咐爱塔在他死后,把他的房子连同那些壁画付之一炬。忠实的爱塔照办了。在斯特里克兰德弥留之际,从不曾想到为后人留下什么遗作或者向后人证明自己的理想终于实现,自己的绘画才能终于得到彰显。他只是尽情的展示了自己的一腔热情,便将一切烧为灰烬。这不是因为他害怕后人会对他的作品妄加评议,而是因为他的一个顽固的信念:在他死后,一切都将归于无物。从逻辑上说,一切从无产生,一切又复归到无。人在此生赋予了这个世界以意义。这种意义只是对他来说才存在。随着他的消失,这种意义也消失了。人家对他的议论算什么?死又算什么?在斯特里克兰德意识到作品本身这个载体对于其背后承载的“意义”而言不值一提,他选择了与作品一起消亡。

英国诗人兰德的名作可谓是对斯特里克兰德的精神的最佳写照:“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作为一个对艺术不懈追求的艺术家,斯特里克兰德的世界里从来就只有艺术,他从不抱怨自己的命运,也从来不气馁;他的生活比任何其他艺术家都更困苦,他工作得也比其他艺术家更艰难,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妥协、让步;他粗鲁无礼、离经叛道,同时也真挚诚实、热情似火;无论他的行为在世人看来多么荒谬、疯狂,他对艺术的追求,对自我的坚持、都使得这一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三、结论

田俊武、唐博在《自我欲望的满足一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白日梦情结》里,对原著有如下的评论,作品“塑造了一位不通人情世故和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比起高更的出走,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出走完全不符合现实的逻辑,对于读者来说更是不可理解。其实这里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说明毛姆如此写作的目的”。这个写作目的就是毛姆对理想与现实终极冲突的思考和实验,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毛姆深受艺术唯我理论的影响。

猜你喜欢

斯特里六便士兰德
月亮与六便士(四首)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邻居闹矛盾,老树锯一半
舟桨六便士,彼岸白月光
本期推荐书《月亮和六便士》
原创音乐剧《月亮和六便士》
一类广义平均曲率Liénard方程周期解存在性与唯一性(英文)
中国智库:何时能圆“兰德梦”
四天三夜 LAND CRUISER 200兰德酷路泽探塞北
“小鲜肉”蜘蛛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