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习策略初探
2019-01-13王国丽
王国丽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城东明德小学,山西 晋城 048000)
《礼记》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课前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要教给小学生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才是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多种举措并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预习兴趣。此时,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文本的内容及其特点,进而对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技巧指导,从而有效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养成勤查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在教师的检查和督促下,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动力,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语文预习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乃至成长。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二、勤查善问,养成良好习惯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中可见,质疑对人类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环节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等待教师来解决。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生字词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工具书,进而读准字音,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因而,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于文本中的相关知识点和资料背景,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信息,使得学生能够从中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而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质疑的学习意识,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提出问题,进而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三、优化预习作业,提高预习质量
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思路。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懂得如何安排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让预习作业成为学生课外作业之一,为培养学生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质量奠定基础。在预习作业的安排上,教师应当从字词、朗读以及质疑等方面入手:首先,在字词的预习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学生要能够灵活辨析运用。其次,重视朗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预习重在朗读,朗读可以增强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预习是在课前进行,教师没办法进行现场的监督和指导。因此,笔者在给学生制定朗读任务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确定家长在孩子朗读过程中的责任,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另一方面,让家长把孩子的朗读用手机录下来,发在班级群里,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投机取巧的心理存在,督促学生朗读,提升学生预习效率。第三,引导学生质疑。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对于学生的预习而言,懂得质疑,表明学生已经明白了文章的真实含义。因此,笔者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标注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提问。这种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
四、积极鼓励
肯定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检查作业是督促学生预习的强有力手段。因此,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是必须要检查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部分存在惰性的小学生偷懒。在预习作业检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鼓励、肯定、表扬”的心态,激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学生在下次预习的过程中有更加积极心态,形成争优创先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五、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预习任务,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预习,从而不断的提升预习的效率,为课堂学习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