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交流—促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

2019-01-13徐苍森

魅力中国 2019年36期
关键词:小数三角形学困生

徐苍森

(浙江省永嘉县瓯翔学校,浙江 永嘉 325102)

目前,学困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困难问题尤为严重,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其中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学困生也急需老师用爱去感化,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这方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策略分享如下:

一、以关爱之心,消除学习恐惧

我校许多学生家长在外地经商、上班,其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寄宿老人身边,家庭教育成为空白,还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成为典型的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很大困难,甚至产生了内心恐惧感。例如小李是我校四(1)班特别典型的数学学困生,刚从其他学校转过来,一开始,她对数学学习特别不感兴趣。因数学成绩不理想,变得内向、自卑,远离老师与同学。经了解得知,她父母上班忙,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时很少跟同学玩,从其他任课老师处得知,各门课程的成绩都不好,特别是数学。为了打消她对数学习的恐惧感,学好数学,我从不指责她,反而经常靠近她,跟她聊聊生活、学习中的趣事,有时摸摸她的头,拍拍她的肩,发现她很渴望与老师、同学亲近,渴望得到别人理解,尊重和信任。哪怕细小的进步我会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尤其是课堂上,对她的写字、发言等给予很高的评价,让其同学逐步改变对她的偏见,慢慢消除她的各种焦虑。渐渐地与同学交往了,对数学也产生了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针对各种不同情况的数学学困生,不能袖手旁观,应伸出援助之手,以关怀爱护之心,消除学困生的内心恐惧,重新树立正常学习数学自信心。

二、以赏识之心,激发学习动力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这种赏识激励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使他们感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学困生更需要赞赏激励,一个赞赏的目光,都会激发学困生不竭的学习动力。例如我校四(2)班的小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数学基础不扎实。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读例题中的小数,然后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小数。学生高高地举起手,看着小李同学举起的手又悄悄放下了,似乎想要回答,我微笑地对他说:“没关系,你试试看,请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他轻声地说出了几个小数,并介绍了这些小数的来源,虽然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声音也不够响亮;随着回答问题的准确率的不断提高,小李得到了更多的赞赏,从而小李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仔细想来,学困生主要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作为老师,利用一切机会给予学困生赞赏,促进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动力。

三、以互助之心,提升学习实效

陶行知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中最先进的小孩子!”学生也可以做老师,往往学生教学生,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实践表明,同龄人之间的学习、生活影响极大,大部分的孩子效仿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就会产生期望变好的强大动力,逐渐喜爱上学习。这种榜样的力量甚至比说教、打骂更有功效。在课堂上我有意将好差生搭配起来,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难互帮,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其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得他们通过努力取得了进步,尝到成功的滋味。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这节课时,在动手用小棒做三角形的环节,各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做三角形,师徒动手。小组内有这样的一段对话:“我用小棒做出了三角形,你来指指三角形的顶点和三条边。对,指边的时候要从顶点开始,汇报时,不要紧张,声音要响亮,你一定行。”这样的对话,无疑是师傅对徒弟的一种鼓励与肯定。小组汇报时师徒两人,一人展示,一人回答,配合默契,精彩纷呈。这种方式的互帮活动,既活跃了数学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系统、复杂、长期的慈善工程,无法做到一蹴而就。他们都有动荡的心理特征,任何一个学困生生,都会在反复中前进,在前进中反复,因而要在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慢慢脱下学困生的帽子。努力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猜你喜欢

小数三角形学困生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