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信心的培育
2019-01-13张应宝
张应宝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教育局,贵州 碧江 554300)
引言:自信是一种乐观积极的处事态度,个体只有拥有自信,才能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积极进取;人们只有拥有自信,才能克服困难,排除险阻,实现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数学学习,并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不怕困难、不惧险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自信心的培育工作加强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养成奋发进取的学习精神,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惧数学学习的挑战,获得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优劣将直接对学生自信心的培育产生影响,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催人上进,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随着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又能反作用于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循环[1]。
例如,在对“小数乘法”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对于小数乘法的理解难度。而这需要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如超市购物,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各种商品道具,并进行明码标价,商品的价格要精确的小数。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决定角色的划分,分别充当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模拟买货、卖货的过程,如“每支笔1.5元,那么买三支笔需要多少钱?”通过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对后续学习内容的信心,而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
二、设计弹性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细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目标,并为其设计与其水平相对应的习题练习,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进步,而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一定难度变化的习题练习,如“10×78”“11×70”等这种简单的习题练习,就针对于数学计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88×76”“45×98”这种需要竖式运算,涉及到进位,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就针对于数学计算能力较好的学生。通过这种弹性的教学设计,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相应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升[2]。
三、采取激励的评价策略
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由于缺乏自我判断能力,所以会通过教师的心理投射来完善对自我的评价,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信心。此外,课堂教学也不应该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要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信心和全方面能力的人。教师在课堂评价环节若如采取激励的评价策略,将会非常有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畅所欲言,而这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例如,在对“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更好的认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准备一些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使学生通过观察、裁剪、补充等方式,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分析。有的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通过裁剪拼接的方式,就能将平行四边转化为长方形,然后再按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这时,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如“你的方法很直观,也很便捷,非常不错。”学生得到了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上课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学习的信心也会更足。而且通过教师积极的教学评价,也能激发其他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然而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知识水平也相对缺乏,所以导致他们的答案也不尽然正确,但是教师仍然要对其进行适当鼓励,从而使他们有信心对问题进行持续探索。通过教师激励的评价策略,会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对于问题的探究热情也会更高,而且据相关研究表明,积极正向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从而使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3]。
结语:综上所述,自信心是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会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必须对学生自信心培育工作加强重视,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及具体的学科特点,探求出培育和提升学生自信心的渠道,从而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切实的提升,为今后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