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2019-01-13欧阳波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阅读写作朱自清三峡

欧阳波

(江西省庐山市第三中学,江西 庐山 332800)

语文教师想要实现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并提升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就必须对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班上学生的语文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后根据班上学生的情况不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能力的提升。

一、转变教学形式,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初中语文的教学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通过播放录音、视频,展示图片等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文中的隐藏的美,接受美的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峡》这篇课文时,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搜集三峡的风土人情及自然风光等资料,使学生对三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就能使学生对三峡的美有一个大致的感受,从而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容易的从作者的描述中感受到三峡的壮阔。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收集一定的资料,在课上对课文的讲解进行一定的补充,并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将其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三峡的认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互相交流,就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三峡的风光,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之后的学习中。

二、多种训练方式,提高阅读写作质量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想要真正的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发挥教师的专业技能,运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材大多都是精心编著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隐含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教材文章中的亮点,体会到文章作者创作过程中的与众不同,让学生与作者产生一定的共鸣,才能真正的提高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活跃程度及阅读写作的能力,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首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对父母的背影进行一定的描写之后,与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进行对比,就能突出朱自清文笔的独到之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朱自清对父亲的不舍及其他蕴含在文章中的感情。在这样一个对比后,学生就能感受到尽管朱自清背影中的文字朴实无华,但其蕴含的感情是十分深刻的。在这一认知上,教师在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强化学生对于朱自清这篇文章情感的认知,就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情感的感知能力,使其更好的进行语文的阅读及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三、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主性

语文的教学目的除了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外,还要尽可能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应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培养出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既能掌握桃花源记这一知识点,又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将这篇文章从文言文翻译为便于学生理解的白话文,之后再让学生搜集陶渊明的基本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就他们收集到的情况进行简单的交流,在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实的存在吗?让学生就搜集到的资料及课文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一定的指导,否则会使学生的思想偏离原本的主线,造成反效果。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自身的交流结果进行一个展示,最后教师将全班的意见及讨论结果进行一个总结,就能加深学生对于《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中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出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就能转变传统教学课堂中枯燥无聊的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堂课都得到一定的收获【2】。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教学实效,就必须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爱之情,就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及语文素养,使其今后能更好的走向社会。

猜你喜欢

阅读写作朱自清三峡
清芬正气朱自清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原来你是李白的三峡
抓好课前自主预习,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少年宫阅读写作社团:为有梦的孩子插上翅膀
小学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初探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