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云追月》“同课异构”的教学分析与实践

2019-01-13刘诗程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附点声部重难点

刘诗程

(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任光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重要音乐家,其作品被广泛采用于中小学音乐教材,人音版、人教版、苏少版等多种教材均收录不同课型的《彩云追月》。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将《彩云追月》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用二部合唱形式,以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比较统一的声音,视唱《彩云追月》旋律,体验由民族器乐曲改编填词歌曲的独特韵味。”①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初中生应该“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②笔者从合唱教学的角度,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彩云追月》的不同教学案例,针对其教学对象、教学风格、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彩云追月》“同课异构”进行分析探研。

一、《彩云追月》“同课异构”分析

笔者选取四份《彩云追月》教学案例,基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内容四点进行对比分析。

(一)教学目标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将《彩云追月》安排为唱歌课,南京市雨花区吴洪彬和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潘秋霞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考虑到歌曲本身带有大量的附点、切分音等节奏难点,且演唱要求柔和连贯,因而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作为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在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中,《彩云追月》被编入在第六单元“夏日情怀”,北京市王倩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综合课,西安市户县姚敏的综合歌唱课《彩云追月》则将合唱难点转化为教学亮点,展现出一定的教学机智。

(二)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的重难点的把握上,吴洪彬与潘秋霞围绕切分、附点节奏展开课程,重在感受音乐,唱好音乐;王倩根据两大难点节奏,引导学生会读、会唱歌曲。在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民族管弦乐这一基础上,大胆地将人文内涵融入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调式音阶——五声音阶,体会音乐的内涵;姚敏主要围绕着演唱二声部歌曲《彩云追月》为重难点进行教学,在学生欣赏、感受、创造中,理解广东音乐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

吴洪彬采用问题探索法,引出“月”的主题,借助古诗词意象,体现学科综合理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他主要运用实践法,带着孩子多听、多唱、多体验。潘秋霞以情景导入,率先带着同学们飞翔到浩瀚的天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拓展阶段,奥尔夫乐器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倩提倡“融合式教学”,有机地将音乐知识、聆听鉴赏、审美体验、结构分析、人文价值、合作演奏等加以整合,多媒体的辅助运用使课堂更生动有趣。姚敏则在情境导入后,运用实践练习来突破合唱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唱二声时提出演唱要求,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动机。

(四)教学过程

在唱歌课教学中,两位教师在情境导入后,都开门见山地出示难点节奏——附点、切分节奏,在教学过程中也各有可圈可点之处。潘秋霞主要通过带学生去看、读、听,入情入境,体会歌曲意境。随着音乐的流淌,将一幅幅画卷展开在学生们的眼前,在音乐的体验和感受中,通过教师引导,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和理性内涵。吴洪彬则用切分音和附点节奏作为串联课堂的一条主线,由切分音、附点衍生出的练声曲、念词、竖笛合奏等,其教学形式多样,以教学难点铺展、设计了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环节之间对接平稳,使学生切实掌握附点、切分节奏等教学难点,把握住歌曲情感的同时准确演唱,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王倩首先引入五声音阶的概念,巧妙地将徵音下移,形成《彩云追月》的第一句旋律,将乐理教学与歌曲欣赏融为一体,采用先全曲聆听,后分段聆听的方式,配合乐理知识的讲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一乐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师适度补充作品的人文知识,讲解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教学重点设计过于庞杂、笼统,在一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于作品的聆赏,影响教学难点切分音节奏的落实。若能进一步细化教学重难点,这节课将更有目的性,更为完整流畅。

姚敏将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在导入环节,通过嫦娥奔月的经典中国传说,来呈现“追月”这一主题意象,从而完成对歌曲艺术意蕴的理解。其教学重点在于新课的教唱环节,通过欣赏合唱版《彩云追月》,初步了解歌曲。发声练习中,植入歌曲旋律,分阶段进行演唱练习。先引导学生逐条视唱,再分小组演唱,最后融合二声部的合唱,将歌曲的难点提前练习,层层推进。在此阶段,教师展现出对歌唱技巧、方式的重视,如提示学生保持好的唱歌姿势,用舒适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发声位置等,加深学生对歌曲艺术表现的理解,体验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在歌曲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独立视唱、学习的能力,挑选出“切分音”这一节奏进行强化训练,对于学生遇到的难点,教师采用重点教唱的方式,及时纠正学生唱不准、唱不对的地方。在教唱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歌曲中旋律出现了 3 次,旋律也出现了多次,教师引入“模进”这一概念,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总结,让学生认识到“更加强调了月亮穿梭在云层中富有动感的形象以及层层递进的激动情感”③,将“以美育人”的思想贯彻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音乐理解与表现能力。

当然,就其教学设计而言,在利用小乐器伴奏的同时,通过乐器的音色选择,分别先为高声部旋律与低声部旋律进行编配,再以合唱的形式融合,这样不仅旋律有层次感,打击乐的编配也立体起来,从而进一步凸显教学效果。

二、《彩云追月》的教学设计

课程导入环节,可带领学生欣赏钢琴版、民乐合奏版、粤剧版等多种形态的《彩云追月》,引导学生把握歌曲意境和基本旋律。《彩云追月》作为广东音乐的代表之一,是我们了解广东音乐风格与相关人文、音乐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广东音乐“粤剧”这一特色剧种进行拓展欣赏,捕捉歌曲中有特色的咬字发音与旋律进行,探索广东音乐的韵味,铺垫情境,引导学生找寻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旋律的婉转、跳动带入到歌曲的演唱中,进一步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与意境塑造。

就意象传达而言,彩云寓意祥云,彩云追月取意于仙人驾五彩祥云奔向月宫的动人场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如歌的旋律描绘彩云和月亮这两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常见意象,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其意象的阐释更为复杂,要以乐音特有的形式感和由乐音的有机组合,幻化而成的变幻无穷的旋律、节奏等,而意象也就自然地生成于旋律、节奏等形式因素之中。”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感受《彩云追月》旋律、语言的同时,进一步领悟歌曲的优美意境与民族韵味。

《彩云追月》旋律婉转优美,刘麟编配的歌词营造出一个山间夏日夜晚的美梦,使歌曲少了脱离现实的虚无缥缈,而多了身临其境的现实关照。在教学设计上,以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先让学生聆听、感受由民族器乐曲改编填词的二声部合唱《彩云追月》的独特韵味;再由师生互换声部演唱《彩云追月》的旋律,体验二声部合唱的和谐之美,及切分节奏带来的探戈舞曲的特点;而后教师指导学生分声部演唱歌曲,形成二声部和谐统一的配合,正如游行在天际那层层叠叠的云朵,展现作品意境。在合唱教学完成后,可引入欣赏教学,可对比民乐合奏与钢琴版《彩云追月》在音色、旋律、曲式等方面的差异,适度引入配器学知识。

三、《彩云追月》的教学实践

《彩云追月》的旋律学生并不陌生,但对这首作品的二声部合唱,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考虑到《彩月追月》有多个填词版本,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识读二声部合唱乐谱,分声部唱准旋律,不必演唱歌词,要求学生做到声音和谐统一,唱准切分节奏,体会乐曲意境,把握作品的独特韵味,歌词部分作为课后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

在《彩云追月》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其教学难点在于:一是二声部和谐统一的配合较难;二是合唱中学生容易出现两个声部相互抢唱,缺乏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针对上述难点,笔者认为其教学要点在于:(1)引入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歌曲的感悟;(2)分声部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培养学生在合唱训练过程中对所唱声部进行自觉判断;(3)细化教学内容,用两课时加以完成,第一节课主要侧重歌曲二声部旋律的感受与体验,讲解歌曲的意蕴,第二节课在巩固上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同时,逐步引入二声部合唱训练,辅以体态律动和柯尔文手势,强化教学效果。也有教师提出,“可以将《彩云追月》一曲转化为最简单的二声部卡农结构,形成简易化合唱”⑤,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还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了央视“启航2019——中国音乐盛典”中郁可唯与厦门六中合唱团共同演绎的阿卡贝拉版《彩云追月》,他们以节奏律动的形式为歌曲进行伴奏。歌曲开始用响指代替语言,给予稳定的节拍,一个小节后同学们和谐而饱满的和声引人入胜,配合肢体语言(捻指、拍腿、击掌、拍胸、跺脚等),在规律性的节奏反复中,形成以4/4拍为基础的体态律动。由于上述动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学生在观摩视频并重复动作2—3次后即可轻松上手,教师鼓励学生自主为歌曲伴奏,让二声部合唱的教学更具趣味性,值得借鉴推广。

注释:

①曹理主编:《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八年级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页。

②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

③姚敏:《<彩云追月>教学设计》,《音乐天地》2016年第10期。

④田川流:《艺术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12页。

⑤陶琳:《以生为本的合唱课堂教学探索——以<彩云追月>为例》,《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附点声部重难点
惯性释放在白车身关键接附点刚度分析中的应用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基于逆子结构分析方法的车门振动噪声分析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