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2019-01-13李平

魅力中国 2019年4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融合旅游

李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一、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在文化旅游产业中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等不良现象日渐显现,不仅给既有的产业扩展规模、提升效益形成了负面影响,也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在调结构、转方式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能从根本上缓解二者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的缺陷和不足。众多规模化、系统化的体育设施设备、产业平台等早已是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亮点和热点。而将文化旅游元素融入体育运动后,越来越多普通人、体育运动爱好者便有更多机会和条件享受到优良的体育资源,对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大有帮助。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内外环境的严峻甚至恶劣迫切需要传统产业打破常规,以融合求生存、以创新图发展。在此背景下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形成产业新亮点、挖掘经济发展新动能,进而通过“抱团取暖”实现超越和突破,使其逆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在现有食、住、行、游、购、娱6 大旅游基本消费要素基础上,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也充分体现出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产业新需求的消费特征。体育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体育休闲化将深度改变生活方式,“互联网+体育旅游”打造时尚健康生活,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体育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旅游+体育”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二、“体育+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简单的观光旅游与普通体育活动已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目前旅游业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呈商、养、学、闲、情、奇的市场结构高级化趋势,将极大拉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两者结合将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结构从低层次的观光需求,向高层次的体验性休闲度假转型升级。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两个重要产业类别,政府发布了众多政策促进两大产业的发展。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把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其次,从目前体育产业结构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服务业占比偏低。我国体育服务业占比仅为33.4%,而美国体育服务比重高达57%。再次,从旅游市场来看,人民的休闲旅游需求逐渐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多样化、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过渡。自驾游与房车露营产业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必将极大拉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结构从低层次的观光需求向高层次的体验性休闲度假需求转型升级。

三、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第一,对产业融合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认识不够,缺乏创新。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后的内容较为单调,特色不明显,缺乏针对体育项目体验等创新性的体育旅游形式。体育旅游项目大同小异,产品重复建设及项目雷同,无法准确反映出体育旅游的深刻内涵。第二,产业融合的理念滞后,旅游与体育资源独立开发缺少资源整合环节,关键的原因是目前体育旅游资源缺乏对游客的整体吸引力。第三,旅游与体育产业低度融合,缺少龙头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因各方出于利益主体不同,导致融合中旅游行业和体育行业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旅游企业、体育企业及行业协会没形成多方位的良性互动。第四,缺乏认知度美誉度高的产品,旅游与体育消费需求有待挖掘。当前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和激发旅游者的消费动机。要根据市场调研报告,选择合适的市场策划和营销手来引导激发旅游者的消费动机。第五,缺乏专业人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产业融合需要一批既懂得旅游又懂得体育的专业化人才,目前缺乏全面的知识服务培训,满足不了旅游者的需求。仅从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占总产业总值比重上就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同类产业融合式发展只在约5%,欧美发达国家同类产业则高达20%。国内外产值比重的巨大反差说明,我国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漫漫长路等待体制机制、观念模式各方面实现优化创新。之所以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根本原因在于观念和意识依然陈旧落后,受制于传统发展理念的狭窄视角,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巨大潜能,故而很难在行为模式上形成具有颠覆性的变化。

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转换观念,推进两大产业的融合,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育旅游产业既能丰富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又能以其优先发展领域,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要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了解国内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产品、市场、趋势等内容;对两大产业融合产品进行评估与追踪,调整协调,不断推进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要建立起良性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机制,使人才进的来、留得住、用得上,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专业人才。

(二)以文创产业为契机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双创”的时代契机下,体游产业融合发展也需要立足于创新创意创造化的改变。文创产业正是实现二者创新式融合的路径之一。比如在河南少林的禅宗音乐大典就融合了少林武术表演、文化旅游、佛教文化展示乃至中国功夫学习等多种体育文创形式。仿照少林大典模式,各地都可以开展类似的体育文创活动形式,各级各类体育馆、场等也可以开辟出一块文化创意场地。高校要立足于本地既有的体育运动和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整合,可尝试设置更多具有文创性质的专业,将大学校园的运动场馆打造成本区域的竞技体育或休闲体育与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以文创产业为契机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三)不断拓展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范围。随着技术的迭代,无人操控器具、穿戴设备等正在快速朝着小型化、易操控、低成本方向发展。显然这对年轻受众特别是学生的吸引力巨大。而未成年人背后常常会有至少两个成年人的潜在受众,一旦这些受众更加普遍地进入科学体育与文旅产业的融合体系,则潜在价值输出不可限量。以“旅”兴“体”,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需要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支撑,如游客集散中心、公厕、标示标牌、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与培育。依“体”促“旅”,推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应以现有的多类型体育项目为基础,拓展体育旅游产品项目,打造体验型体育旅游项目。“体”旅”融合,打造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在体育+旅游的基础上,加强与文化、水利、林业等行业的合作,培育复合型体育旅游产品。通过体育旅游延伸产业链创造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消费项目。

(四)进行体育竞赛表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观赛型体育旅游,另一种是参赛型体育旅游。观赛旅游模式,比如综合性体育赛事奥运会或亚运会、男足世界杯、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网球四大满贯赛等,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去举办地旅游观赛。参赛旅游模式,比如马拉松、徒步、钓鱼、攀岩、滑雪等。再如,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提升场馆体育休闲旅游功能。加强大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例如国家游泳中心的“梦幻水立方”、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的“冰上迪士尼”等演艺产品,利用市场力量,充分整合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以武术、太极拳、跳水、花样游泳、体操等体育元素为创编力量,打造融合特色运动、歌舞、杂技、多媒体等为一体的独特体育旅游秀。

(五)建立协调机制,强化品牌培育,加强融合产品的市场营销。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各主体成员之间会出现因规程、资源配置及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而产生的矛盾,建立制度化、高层次、常规性的跨界协调机构非常必要。跨界协调机构应是一个高于各产业成员主体之上的政府组织,在积极调控市场的同时,重在引导体育、旅游的生产经营活动。鼓励支持体育、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共同开发高端体育旅游产业融合产品,帮助解决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重视培育河南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提升体育旅游的品牌形象。要从品牌共性与个性、品牌定位、品牌认同、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做大做强。营销机构可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抓住体育旅游已成为大众休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契机,加强家庭消费的伦理教育宣传,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进而进一步扩大市场消费面。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融合旅游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体育产业之篮球
旅游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