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新型课堂模式
——教学《氓》引发的一点感触
2019-01-1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六中学廖学良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六中学 廖学良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的整合,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种理念的改变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感受最为深刻。我在教学《氓》(必修二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诗歌”)这课时,大胆尝试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来授课,结果与往常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感触良多。
《氓》是一首叙事诗,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2.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妙处。教学难点确定为:1.品味诗歌的语言;2.把握诗中的人物情感。
学生接触《诗经》内容并不多,而且《诗经》语言毕竟仍是古汉语,多少会存在字词方面的障碍。考虑学生的基础问题,我还是以夯实基础为先,第一课时让学生自由诵读,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消化一些难词的音义,疏通一下文意,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在“面”上先有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本文熟读成诵。课后我把教学重点难点化为作业的形式布置成思考题,要求学生自行查询资料,了解一些有关《诗经》的文学文化常识,允许学生共同探讨,交流答案。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有体会: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的依赖思想太强了,自身懒得动手动脑,只会坐等老师的讲解而后抄写现成的答案。有些自小学就养成了这个陋习,初中就已经扭转不动了。所以,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知识的学习和创新的实践必须合二为一。自主合作教学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即在有效的45分钟内,教学首先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分析,并注意引导他们的积极配合,互相促进启发,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节开课时,我发现同学个个桌子上摆着作业,一副蛮有精神,稳操胜券的样子。我心里高兴,看来布置的作业“量”上应该是按时完成了,至于“质”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考验。我开始亮出问题,让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如何塑造了男女主人公的形象。问题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了上节课的充分准备,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了,我鼓励每个同学踊跃发言,班级立即沸腾起来了。思维方式一旦放开,大家天马行空,任意驰骋,百花齐放,众说纷纭。
大家都同情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如此痴情、勤劳的的女子委曲求全,忍气吞声,终究还是被遣送回家,甚至还被自家兄弟耻笑。”由此,一同学就从文中找到答案:“女主人公以自身的悲剧告诉我们年轻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是美好的、浪漫的,而婚姻则是现实的、理智的!”另一同学就争出来说:“其实她活该!你想古代婚姻都得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句不就明白告诉我们他们是自己私底下成婚的,没有别人参与的,更不用说经过双方父母同意了,从后文‘兄弟不知,其笑矣’一句就可知。若从我们今天来讲,这种婚姻是不受法律的保护!”一句话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我也不禁为他的思维拍案叫绝。
一节课慢慢演变为辩论课、探究课。沉静的气氛变得热闹了起来,大家对问题的争辩愈演愈烈,我则站在中间当起“裁判”来了。作为老师,我将他们视为朋友,用心聆听他们的观点、见解,平等和他们对话、交流,鼓励性、客观性地评价他们的回答,只要不脱离课堂的主题,任由他们去发挥吧,大不了多安排一两个课时。从另一个角度也行之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接着,许多独到的见解更是让我大吃一惊,如有个同学竟然为氓喊冤:“大家都认为氓是个始乱终弃、遭人唾弃的负心汉,我却以为他是个男子汉!穷人没钱置办聘礼,当然不敢有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只能‘抱布来谋’,从‘三岁食贫’‘靡室劳矣’可以看出,几年的奋斗,氓的家境仍未脱离贫困。一个大男人顶天立地,是家里的支柱,当初信誓旦旦要给自己心爱的女子享不尽的福,而今却要让她同自己一起挨饿受苦,这算什么男人呢?所以他终于想出激将法,含泪把女子送回家里!”大家对于他的独到见解和男子汉的胸怀气慨报以热烈的掌声。
上完《氓》这课,我感觉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等都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师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教师要能确立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心中必须有全体意识,应该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培养所有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学要面对每一个个体,把所有的学生都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教,是为了不教!”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