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读且赏,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感悟思考
2019-01-13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级中学王春华
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级中学 王春华
平日的初中语文教学,都在思考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问题,也多在不断的实践中,但总感到学生都没有比较如愿地实现阅读感悟的个性化。我们在教学中也没有少在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上去使劲,但就是收效甚微。何至于此?进行比较激烈的反思,当是学生在读文和赏文上没有到位。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施行着且读且赏促进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感悟的策略,获取着一定的效果。
一、以学生真读奠定且读且赏的基础
从平时的语文教学情形看,初中学生真正去读文的为数不多,学生进入初中后生理发育发生相关变化,能够尽力朗读的学生渐渐稀少,大家都不去尽力朗读,大家也多不进行着理想的读文。即使教师让学生去读,也都是默默无声地一目十行。应当说略读文本,也是需要的,也是可能对文本产生阅读感悟的,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略读能够产生个性化阅读感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多去克服学生厌读的情绪,让学生对自己所读的文本比较有兴趣地读起来,在兴趣的驱使下比较老老实实地读起来。让学生真读奠定且读且赏的基础,有我们自己的实践,也有泰斗人物的言行引领。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用“教会学生老老实实读书”概括自己语文教学的经验,先生执教《愚公移山》也就是在教会学生去读促使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的。践行先生的教学,以学生真读奠定且读且赏的基础当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就这样乐而为之地让学生对文本且读且欣赏着。学生学习小说,让学生去读懂小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去读懂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去读懂人物形象;学生学习诗歌,就是学习经典性的古诗词,也让学生去读懂诗歌的意向,让学生去读懂诗歌的意境。如和学生一起学习近代词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学生凭着自己的读,运用自己的智慧读懂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所描写的纵横千万里的北国壮丽雪景,所展示出的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读懂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更读懂了词人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二、以学生真悟提升且读且赏的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自主阅读感悟,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强调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的全过程,这都表明语文教学不能像以往那样去满堂灌,像按着鸡子啄米似的去硬灌。从相关意义上说,学生不能去自己感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其意义何在?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仅仅就让学生去读,而且让学生去赏,实现学生且读且赏的悟,实现学生的真悟。如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存之典册,粲然于文苑的经典作品。整个作品言辞恳切,全篇反复劝勉后主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表现出诸葛孔明“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对于如此美轮美奂的经典,初中学生如果不去进行比较自主的阅读感悟,或者就是一定角度的欣赏,那学生是不可能去发现作品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学生读的引领为抓手,促进学生的欣赏。在读中不仅仅让学生去自读,笔者还以自己的范读去启迪学生。如在范读时,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去传递着无声的空间语言,将诸葛亮那坚强的意志读出来,忠贞不二的精神读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欣赏意义上的读,学生便自不自觉地产生感悟,而且就是比较切身意义上的感悟,学生也多感到《出师表》的语言率直质朴,全文六百余字,辞藻的华丽,古老典故也没运用。每句话都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这不仅仅就是简单的重复,且表现出对先帝的忠诚。学生多感到《出师表》所表达的是“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
三、以学生真探促进且读且赏的升华
江苏省著名名师曹津源先生曾这样评价中学语文教材:“姹紫嫣红的园圃,质地优良的富矿,美甲天下的胜景,神秘难测的仙界”。如此评价十分精辟,也十分独到。初中语文教学怎样让学生感受园圃的美,感受矿藏的丰富,感受胜景的优美,感受仙界的神秘莫测。需要学生能够一门心思去探究,而且就是比较深入和深刻的探究。学生进行深入和深刻的探究,对每一文本而言,需要从浅表的文字意义开始,再进行内层文学意义和深层文化意义的探究。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的探究,学生也才能进入真正进入神秘难测的仙界,去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探究感。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木兰诗》,学生读着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深感木兰这古代民族英雄形象的伟大,她代父从军的决策,她代父从军的壮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都为中华民族的古代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由衷的自豪。木兰是否就凸显出雄壮美?教学时,给学生以探究的时空,学生便抓住比较关键的句式进行探究,联系上下文进行探究。如学生从“可汗大点兵”的木兰叹息,到“从此替爷征”;从“木兰不用尚书郎”到“脱我战时袍”等一系列动作,深感木兰是一个极具柔情形象的人物。在学生产生如此感悟时,再让学生进行探究,我们的民族兴旺发达,我们的民众幸福和平,木兰的雄壮和柔情还有弘扬的价值?学生便联系自身的所见所闻进行探究,感到雄壮和柔情美是我们每个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都必须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