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探究

2019-01-13华学伦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银发最大化学子

华学伦

【内容提要】老年教育发展的“最大化”,就是充分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实现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是实现《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要求并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教育的迫切需要;是认真解决老年教育发展中诸多矛盾、确保“最大化”发展尽早实现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全球“积极老龄化”政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积极老龄化”的迫切需要;也是传承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博爱思想与传统美德的人心所向。全国老年教育发展的“最大化”之日,便是老年教育覆盖面受益面的“最大化”之时,银发老人大多数成为“积极老龄化”新老人之时,才是老年教育与“积极老龄化”两全俱美真正实现之时。

老年教育发展的“最大化”,就是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学习需求。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见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总体要求”。它既是主导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又是老年教育加速、加大发展的一个愿景目标。本文通过“最大化”发展的实证思考和对《规划》有关论述的诠释,就其现实根基、丰富内涵、实践意义发表拙见,愿为加速实现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促进银发老人俱欢颜有所裨益。

一、有关发展“最大化”的实证思考

笔者关于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的思考,最深刻的根基、最直接的原由,均深藏于十四年来对银发学子社会角色与社会影响的关注及其启迪。

(一)源于银发学子华丽转型面面观的思考

如今的银发老人,进了老年大学成了“学、为、乐”的银发学子,他们的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此之前,一些离退休老人,有的成了早晨起来等早餐、吃完早餐等午餐、吃完午餐等晚餐的“三等”老人,自感“很不是味儿”;有的以“无官一身轻”聊以自慰,“每天三‘饱’一‘倒’”,久而自感“精神状态不对了”;有的心里空荡荡,以每天“两包香烟两场麻将”打发时光,导致一日三餐不正常,老病复发愁断肠……如今,原来的“三等”老人成了创作狂,兴叹已“判若两人”;原来“每天三‘饱’一‘倒’”的老人,书法绘画作品屡屡获奖,“心情像初开的花朵,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原来每天“两包香烟两场麻将”的老人,积极宣传健康养生,还在“夕阳红”服装表演队连续三年获大奖,找回了年轻时的朝气。三种老人的人生变化,正是数以千万计的银发学子入学前后判若两人的一个个缩影。

综观全国银发学子社会角色转型,他们由安于天伦之乐的传统老人或乐于衣食无忧的知足老人或困于“孤寂失落”的“三感”老人,变得老不自弃进课堂,锲而不舍学新知,发愤忘食不知老,已成为我国老年教育的一代新学子;他们“积极、参与”,挑战“衰老”,创造“乐学忘老”的新生活,塑造“有为不衰”的新自我,已成为引领广大银发老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一代新旗手。

笔者由此见证了党和国家对老年人“三有”政策深得民心,确信实现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是人心所向,理所当然。

(二)源于银发学子社会影响多重性的思考

银发学子的社会角色,必然具有社会影响由浅入深、贯串各行各业的多重性。他们以活到老、学到老、有为到老的执着,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为终身教育的贯彻,充分发挥着“好种子”“好推手”的双重作用;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发挥着“轻骑兵”作用;为创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着“稳定器”作用;为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长者风范”的榜样作用;为广大银发老人实现“积极老龄化”充分发挥着率先垂范的实践者与引领者的双重作用。

笔者由此感到银发学子已是老有所为、利国利民的一群“老宝贝”,其作用影响之广、之深、之久远,在人类老年群体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利国利民的银发学子为社会需要,多多益善;实现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三)源于银发学子由衷感叹的思考

他们感叹:“工作总有退休时,学习永无休止符”“退休后的生活仍然很精彩”“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理想天地,赢得人生第二春的幸福乐园”“‘三个老有’把我们老年人的时钟,从‘黄昏’拨至‘清晨’,铺撒阳光,让我们定格青春,彰显精彩”……

笔者由此引发了实现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就要实现“三有蛋糕”“三有乐园”“三有福祉”“最大化”等一系列联想。

耳边时时浮现着一大群“精神饥渴”老人对于“一座难求”的焦虑与呐喊,深感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压力与鞭笞。

二、对《规划》有关“最大化”论述的诠释

(一)发展“最大化”的提出

《规划》总体要求的指导思想指出:“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总体要求的基本原则指出:“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显然,前者侧重老年教育覆盖面(普及面),后者侧重老年教育受益面(普惠面),明确而全面地提出了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确定了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确保“最大化”的阶段目标如期实现,《规划》确定了五项主要任务,五项重点推进计划,五项保障措施等。可见《规划》确定的这“三个五”,无不围着“最大化”,无不为着“最大化”。

(二)发展“最大化”的内涵

笔者认为,《规划》提出的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其深刻的内涵可概括如下:

1.在受教育权利均等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实现老年人价值最大化。

2.在普及与提高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实现老年教育覆盖面、受益面最大化。

3.在教育质量、办学效果不断提升基础上,实现老年教育生命力及其社会影响力最大化。

4.在以上三者基础上,实现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社会价值最大化。

(三)发展“最大化”在老年人心中的演绎

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不仅主导着《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而且将长期影响老年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美好未来,影响一代代老年人的精神归宿与继续成长。如今,在银发学子巨大正能量的影响启发下,广大老年人“三有”教育意识、“三有”追求意识、“三有”共享意识与日俱增,乃至在很多老年人心中,已把老年大学“学为乐”一体的教育,视为香甜可口、沁人心脾的“营养蛋糕”;把“学为乐”一体的学校,视为陶冶情操、焕发青春的幸福乐园;把“学为乐”一体的享受,视为时尚高雅、身心愉悦的精神福祉;把老年教育发展的“最大化”,演绎为“三有蛋糕”“三有乐园”“三有福祉”的“最大化”而渴求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可见,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的提出,深刻反映了广大老年人的心声,给他们以热切期盼,带来了满满希望。

三、发展“最大化”的实践意义

1.这是实现《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要求并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教育的迫切需要。《规划》之所以要在总体要求中强调提出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是基于此前几十年的发展,尽管造就了一代适应时代需要的新老人,彰显了老年教育和银发学子蓬勃的生命力、非凡的社会影响力,但其覆盖面、受益面的拓展却处于虽稳却慢的态势;更基于老年教育本质上不是少数人的“特供”教育,而是“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与时俱进需要的“全纳”教育。因此,为“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尽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教育,就必须高视阔步加速度,而且,还必须在发展的每一阶段,定任务、下指标、增压力。《规划》确定到2020 年的发展目标是“20% 以上”。如今时间已过去大半,各地各校诸如老年教育的资源供给扩大了没有,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上升了没有,上上下下无不翘首关注。为此,为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尽快实现正真意义上的老年教育,就必须在有关部门和全体人员中,深入普及和强化“最大化”发展的意识和“全纳”教育理念。尽快实现老年教育覆盖面、受益面的“最大化”,让全体老年人共享,这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党和国家开创、发展老年教育的初衷和使命。

转眼就是《规划》贯彻的收盘之年。笔者认为,此时此刻,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的各级担当人,重温《规划》很有必要。它将激发以发展“最大化”的初心与担当、压力与动力,抢在“交卷”前作一番“自我盘点”,不管是“亏”是“盈”,都要想方设法迈大步子,花大力气,办大实事,不负众望,多做贡献。

2.这是认真解决老年教育发展中诸多矛盾、确保“最大化”发展尽早实现的迫切需要。笔者认为,当前老年教育发展中的矛盾,主要是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与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能充分满足实际需求的矛盾,其中最棘手的现实矛盾,一是老年教育设施“应有未有”与“应有尽有”之间的矛盾;二是有老年教育基地而“老生新生两不满”与“老生新生两头满”之间的矛盾;三是某些地区、某些学校,老生学而不厌、不愿“毕业”离校与新生渴望入学但“一座难求”之间的矛盾;四是老年学校教育与老年群体自主教育之间能否统一、如何统一的矛盾。这些矛盾十分不利于发展“最大化”愿景目标的实现:老年教育基地应建未建的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显然是老年人入学无门的荒漠区;虽有教育基地但多年来“老生新生两不满”的地、校,实际已成了老年教育人气不旺、后劲不足、发展乏力的薄弱区;老生不愿毕业离校、新生入学“一座难求”的地、校,表面堪称老年教育发达的强势区,实际已异化为老年人入学增量的瓶颈区。上述不平衡发展的情况,各省地市都会有。笔者认为,解决发展不平衡、认识不统一的弊端,最好办法是面向全国大局,立足本地实际,以“最大化”发展的千钧压力为强劲动力,以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凝心聚力,以“对症下药”的精准实干攻坚克难,以人定胜天的自信想方设法,各显神通,就总会有所发现和建树,为本地区和全国老年教育发展的“最大化”作出应有贡献。

3.这是深入贯彻“积极老龄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积极老龄化”的迫切需要。全球“积极老龄化”政策旨在引导老年人身心健康、发挥创造潜力和价值潜力,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我国的老年教育,作为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决不可因此就说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实现了“积极老龄化”。鉴于老年教育是实现“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举措,社会“积极老龄化”的实现,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年教育发展的程度——只有当我国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拓展扩大、达到或接近“最大化”程度时,亦即大多数银发老人已成为一代新老人时,才可能振臂高呼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实现了“积极老龄化”。由此可以断言:全国老年教育发展的“最大化”之日,便是老年教育覆盖面受益面的“最大化”之时,银发老人大多数成为“积极老龄化”新老人之时,才是老年教育与“积极老龄化”两全俱美真正实现之时。如今,真正意义上的“积极老龄化”与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教育一样,均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见,我们一肩双挑,任重道远,必须将双重的紧迫感、压力感和使命感转化为实现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的“核”(合)动力,为老年教育发展的“最大化”不断加压、加速、加劲,为最终实现“两个真正”而砥砺奋进!

4.这是传承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博爱思想与传统美德的人心所向。《礼记.孔子闲居》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古人对“天下为公”的倡导、对“大同世界”的憧憬、对“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崇尚、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景,皆为对中华民族博爱思想和传统美德的弘扬与传承。我国之所以能面向全球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构想,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升华与结晶。而实现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就是实现银发老人“三有蛋糕”“三有乐园”“三有福祉”最大化和“积极老龄化”命运共同体。而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我们有充分信心:中国一定能成为全国老年人基本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全球第一国。

老年教育发展“最大化”理念的实践,是我国老年教育和“积极老龄化”加速、加大发展的现实必须。涉老工作者必须继往开来,胸怀大目标,谋划大思路,力求大发展,任何骄傲自满或畏首畏尾的情绪、盲目乐观或麻木不仁的情绪、“船到桥头自会直”的被动依赖心理,一概都是要不得的。惟有不忘初心、敢担使命才是真!

猜你喜欢

银发最大化学子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杏林组曲·学子赋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银发雷锋”心系青少年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