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财经类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探讨
2019-01-13王群
王群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养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与之相应我国职业院校财经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理应是教育并训练他们步入社会胜任不同社会角色所需要的全面能力,而不应该局限于仅仅面向职业目标培养的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因为目前的受教育者泰半并没有真正准备好步入社会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亲友、为人雇员、为人同事、为人上司所需的知识储备,更不要说受到足够训练培养出能力,作为职业院校财经专业教育如果能秉持培养合格的、足以胜任各种社会角色身份的人的精神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无疑要比仅仅培养能干某些工作却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角色定位、健康地规划生活的学生要好得多,为此有必要梳理职业院校财经专业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尤其是专业能力以外的通用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殊能力的基础,它包括基础核心能力,拓展核心能力和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心理平衡等延伸核心能力,开放社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这些能力。
刘璐宁(2013)发现职业院校财经专业招生岗位对能力要求依次是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责任心,不同岗位要求不同的职业素养,客服岗位需要团队精神,技术岗位要求高度的责任心,服务引导岗位要求深植内心的服务意识,销售岗位要有抗压能力,物流岗位要求踏实肯干,不怕苦累,财经类服务行业还要求计算机能力、普通话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任宏伟、王记平、王宁宁(2015)发现企业招聘时最看重的素质条件是沟通表达能力(81.25%)、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62.50%)、创新能力(46.88%)、学习能力(45.31%)和组织能力(34.38%);企业看重的能力和素质分别是责任心(95.31%)、团队协作精神(79.69%)、道德诚信(59.38%)、承受压力自我调整能力(57.8l%)和沟通能力沟通表达能力(53.13%);在招聘人才时,10.94%的企业偏向专业性强的人才,89.06%的企业更喜欢通用型人才;工作中暴露的突出问题中,选择以高学历自居的企业占15.63% 、选急功近利的占54.69%、选华而不实的占46.88%、选工作挑肥拣瘦的占53.13%、选缺乏热情的占53.13%、选定位不明的占53.13%。
这些分析都聚焦于职业能力,从职业院校财经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角度考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而并未深入讨论作为成功的独立个人——受教育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仅仅以延伸核心能力或者承受压力能力等心理素质侧面体现出来作为独立个人需要的能力素质,然而实际上一个健康的个人生活才是这一切职业能力的源泉和具现。
职业院校财经专业学生的生活能力并不能与职业能力割离开来,而是生活能力越强、越能有效驾驭生活的人职业能力越强,反之则职业能力越弱,受教育者被教育成为一个人的起始首先是接受某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始大学生活时虽然受教育者和家长以及学校都认识到这一新生活方式迥异过去,但是各方并未就这一生活方式变化理应实现的教育结果存在共识,而更经常认为这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期,这弱化了大学教育的作用,与军队生活教育的冲击对比,大学生活教育的影响要弱得多。
另一个被忽视的能力是创造能力,作为职业院校财经专业的受教育者,通常被认为不适合从事学术创造或者技术专精的职业,从实践上看他们也更经常从事应用层面重视实际操作的职业,而这类职业如果没有学会如何创造,仅仅是机械重复,必然会被机器人技术打败淘汰出就业市场,只有能完成机器人没有能力完成的工作,职业院校财经专业教育才能说是真正达成目的,这个机器人没有能力完成的工作就是人有在无限维空间里创造的能力,具体地就是在市场营销中不只是销售商品,而是与消费者共同创造消费活动和丰富生活内容,在统计工作中不仅只是按部就班完成统计调查工作而是发现并创造新关系新内涵等等,因此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具备创造它们的能力是成功的职业院校财经专业教育所必需的。
综上所述,为了应对未来社会的冲击,职业院校财经专业有必要反思再认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