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旅游与“三农”利益保障机制构建分析

2019-01-13罗璇何花

魅力中国 2019年52期

罗璇 何花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 400000)

生态旅游是21世纪掀起的旅游时尚,满足当今旅游开发的要求。当前在临近发达城市的农村、海岛等区域,许多企业进军并开发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通过对三农利益保障机制的科学设想,可以进一步解决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三农问题,促进区域农民群体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旅游开发的互利共赢。

一、旅游开发与“三农”利益保障机制之间的关系

(一)拓展生态旅游空间

围绕乡村旅游内容开展旅游空间,可以极大的满足游客对于质朴乡村生活、回归自然的渴望。伴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愈发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和体验,意在缓解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因为自身生态性和原始性,可以满足游客对于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需求。

(二)推动农村经济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连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国家乡村旅游开发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创新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为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提供解决途径。减少城乡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促进乡村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美丽乡村的城乡规划和统筹工作进程。

(三)实现经济与旅游业的共赢

其一,生态旅游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合产物。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相契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立体化突破。有助于提升农村民众的整体经济收入,调节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1]。其二,通过生态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强化农产品二次加工水平,突出农产品的附加属性,加快农村生态旅游产业的稳定建设。

二、“三农”利益保障机制的构建

(一)经济鼓励机制

若想调动农民群体广泛参与到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和经营中,增加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积极性,需要建立内部经济激励制度。换句话说就是建立股份合作制度。该制度可以科学的将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有效结合,从源头上确保民众的利益不受损失。股份合作制度可以帮助农民群体参与到土地增值效益的分配中,长久的分享增值带来的利益。因此,建立经济鼓励机制的根本就是设置股份合作制度。虽然开发商具有绝对控股权,不过需要分配一小部分股份到农民手中。例如,鼓励农民群体利用竹林、果园、房舍、农田、特产制作技术等多种方式进行入股。将自身生态旅游资源和生产资料、生产技术转化为股本。通过这些内容围绕股份合作制进行生产经营,将生态旅游项目的整体发展与农村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其中,通过股份合作在经营之后的税后效益分配需要遵守以下原则:其一,公益金。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本地社区农民群体进行旅游经营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维护公众参与活动产生的运行成本等一系列的费用。其二,公积金。这一部分资金用于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积极提升生态环境的产出效率,突出农村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其三,股金分红。其实就是按照股份的占比对股利进行科学的分配,围绕“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多投多得”的核心思想,帮助农村民众与开发商可以依据自身股份得到对应的股份收益。

(二)土地补偿机制

首先,围绕国家相关规定,需要通过农民、开发商、政府三方协议明确相应的土地补偿金额与比例。土地则分为三部分,按照相关的比例分配给个人、集体、政府。其次,对于政府征用的山林区域。例如青苗的补偿费用,可以按照补偿的金额进行一次性的补齐。政府有关部门在支付给民众补偿款时,需要将支付给农民补偿金直接打到其银行账户上。最后,政府在建立集体土地补偿制度时,需要围绕“转款专项”的原则进行。此外,需要将财务与事务进行公开,避免管理人员依靠权利进行违规操作。

(三)培训及就业机制

1.培训机制。培训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相关旅游管理部门与开发商共同合作引导。其一,可以举办旅游专业知识的讲座或者培训教育,提升农民群体的就业水平。帮助民众掌握专业技能知识,为今后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做出贡献。其二,可以提升农村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旅游观念,帮助农民群体通过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教育主动投身生态旅游保护及开展工作中[2]。

2.就业机制。旅游业实际上是综合性较强的服务业,其就业门槛略低,工作人员人数相较于其他产业较多。同时,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需要的劳动技术能力可以通过短时间的专业培训获得。因此,建议农村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在建设和运营阶段所需要的员工,例如宾馆、酒店的服务人员、导游、保安,相关旅游设施的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绿植的种植人员等岗位可以通过合同或者协议的方式推荐给农民群体。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用地规模与农民数量相协调的政策制度,推行农民群体就业指导方法,确切落实农民群体的就业工作。

(四)社区参与机制

1.利益共享机制。该机制主要通过不断拓展民众就业空间以及商业前景保证经济效益。在工作中帮助农村民众筹备经营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低息贷款活动。同时,旅游产品需要结合本区域的原材料进行加工,鼓励民众通过传统技术工艺生产特色手工艺品及食品,帮助其从生态旅游建设工作中获得所需的收益。

2.咨询机制。建议农村区域建立管理小组或者村民会议。围绕旅游开发、旅游发展和相关问题咨询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等内容。使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以及其他产业要素的协调发展。

结论:生态旅游产业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项目,在落实民权、解决民生、维护民利等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若想推进生态旅游与利益保障机制的同步实行,需要创新管理规划、创新发展方法、创新发展观念。政府需要做好管理和监督的工作,围绕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社会效益。